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花蓟马作为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多个地区造成危害,为明确北京和云南地区西花蓟马的抗药性现状以及西花蓟马多杀菌素抗性种群对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播能力,本试验采用叶管药膜法监测了北京和云南地区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变化。采用EPG技术比较研究了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多杀菌素敏感和抗性种群雄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多杀菌素敏感和抗性种群在带毒曼陀罗叶片上持续饲养对其生物学的影响;采用RT-qPCR及叶碟法等研究了西花蓟马多杀菌素敏感及抗性种群的番茄斑萎病毒的获取、增殖及传播能力。主要结果如下: 1.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北京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达到80-150倍,对乙基多杀菌素抗性倍数高达7,730倍,对甲维盐和噻虫嗪具有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和虫螨腈处于敏感或低水平抗性;昆明地区西花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水平达到305倍的极高抗水平,对其它药剂相对敏感或处于低水平抗性。表明北京和云南地区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类药剂已经产生高水平抗药性,应密切关注抗性发展动态,同时进一步研究其抗性机制。 2.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的取食行为有显著影响,能够增加西花蓟马雄虫的取食行为次数,但获毒西花蓟马雄虫的长刺吸取食行为时间有所减少。 3.番茄斑萎病毒对西花蓟马多杀菌素敏感及抗性种群的生长发育表现有利影响,体现在龄期缩短、成虫寿命增长、繁殖力提高等,但对两个种群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抗性种群若虫期并未缩短,雄虫寿命也没有显著延长。 4.若虫期不同取食时间对若虫的取食获毒量没有影响,但成虫的病毒含量、获毒率及传毒效率随若虫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寄主植物对若虫的取食获毒量、成虫体内病毒含量、成虫获毒量以及传毒率均有影响。雄虫的传毒能力高于雌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