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近视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所需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简便的、易于推广应用的数学模式。方法:A:共收集250例(487眼)经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不同屈光度的近视患者术前和术后6-8月的角膜曲率(Keratometric curvuture)、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计算出其术前和术后的等效球镜度数(SEQ)、屈光手术后等效球镜度数改变量(ΔSEQsp:即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一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将收集的病例按ΔSEQsp分为低、中、高、超高四组。B:以SRK/T公式为基础,利用数学最小二乘法原理根据四组的ΔSEQsp进行分段处理,得到四个系数不同的人工晶体度数计算公式(LLZW-a、LLZW-b、LLZW-c、LLZW-d)。并将各组计算所得的人工晶体度数与SRK/T公式、Haigis-L公式计算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低度数组用LLZW-a公式:Pa=A-2.439AL-0.883K,人工晶体度数平均值23.13±1.04D,Dt平均值20.76±1.22D,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Dh平均值23.16±1.34D,与LLZW-a公式计算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28)。2、中度数组用LLZW-b公式:Pb=A-2.357AL-0.931 K,人工晶体度数平均值23.46±1.31D,Dt平均值20.77±1.48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h平均23.47±1.90D,与LLZW-b公式计算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43)。3、高度数组用LLZW-c公式:Pc=A-2.189AL-1.037K,人工晶体度数平均值24.02±1.46D,Dt平均值20.70±1.50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h平均值24.03±2.01D,与LLZW-c公式计算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24)。4、超高度数组用LLZW-d公式:Pd=A-2.058AL-1.135K,人工晶体度数平均值24.71±1.61D,Dt平均值20.72±1.59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h平均值24.71±2.04D,与LLZW-d公式计算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57)。结论: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1、LLZW-a、b、c、d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高于SRK/T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2、LLZW-a、b、c、d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与Haigis-L公式计算所得的人工晶体度数相接近。3、LLZW-a、b、c、d公式的应用无需特殊设备和屈光术前相关参数,仅根据有屈光手术史者的白内障患者即时检查的角膜、眼轴等数据即可计算出人工晶体屈光度。该公式可能是一种便于推广应用于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理想的数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