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H法A3动力头误差建模方法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leet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密切结合航空航天铝合金大型薄壁结构件的高速加工要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针对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动力头——A3头系统研究了其极限保护装置的相关计算设计、基于D-H法几何误差建模以及误差辨识方法优化等问题。全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在极限保护装置设计方面,首先构造出A3头的运动学位置逆解模型,之后结合运动约束条件,计算出A3头的可达空间。在可达空间内,根据运动副运动连续性要求,在A3头的可达空间内划分出合理工作空间。然后结合支链运动副与A3头末端姿态的对应关系,合理选择极限保护装置限位传感器安装方案。最后结合下位机PMAC控制板,提出对于A3头的极限保护装置设计方案,实现对A3头姿态的限位作用。  在几何误差建模方面,以支链运动副作为分析对象,基于D-H法建立A3头几何误差模型,将支链运动副中存在的轴线偏移误差、角度误差以及间隙误差加入齐次变换矩阵中,建立各项误差与A3头末端误差的映射关系。之后通过仿真分析出各运动副误差项在空间平面内对末端误差的影响趋势,根据误差项对末端的影响得出支链运动副的制造精度控制等级,为提高A3头制造精度给出指导意见。  在误差辨识方法研究方面,选用球杆仪作为检测仪器,建立基于矢量传递法的A3头误差辨识模型。并针对一种简单误差测点方法,以参数辨识矩阵条件数作为评价指标,对球杆仪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之后针对辨识模型的辨识特性较差的问题,结合岭估计优化方法对辨识模型进行优化,提高辨识模型的辨识精度,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对辨识模型的优化效果进行验证。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A3并联动力头的工作性能和工程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正成为制造业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何快速响应这一市场需求对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生产方式,产品
液压驱动式海洋平台升降装置实现海洋平台和桩腿的升降,具有运动平稳、成本低、控制简单等优点,能更好的符合施工安全要求,是海洋平台升降装置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本论文针对某
现代装备制造业要求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不断提升,对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轮廓加工来说,轮廓误差是影响最大的误差,系统中的其它误差最终均反映为轮廓误差。
驾驶模拟器是一种既能提高培训水平,又能降低各种培训费用的驾驶培训工具。目前,大部分驾驶模拟器模拟的路况主要是城乡公路,其特点是路面平整,偶尔有较小的坡道。而对于复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由于它具有功率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高、低温启动和低污染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便携式电源、小型固定发电站、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电源,市场前景相当可观。而目前的燃料电池还处于研究阶段,它的一些机理和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流场就是其中一个长期研究,但是仍然没有最终解决的方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文明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世界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和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