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财政效率评价对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合理利用具有科学指导作用。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开始实施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发展“双一流”学科的重要战略,并采用每五年作为周期动态评价的方法确定“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以往对高等教育财政效率的评价基本是静态评价,很难对当前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财政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估。本文试图通过原理解释和概念重构,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从动态角度来科学的评价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效率,探寻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首先,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本研究所必须的两个重要基础。在理论层面对高等教育财政效率的内涵与构成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的相关理论,即人力资本理论、成本分担理论、投入产出理论,以构成本研究的基础。在效率评价方法层面,对经济学模型、法瑞尔效率测量理论、边界模型法、数据包络法、随机前沿模型和固定样本模型进行了方法阐述,并且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以便对本研究的方法选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财政配置动态、运行状态、投入效果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高等教育财政动态演化机理。结合对高等教育财政配置效率、运行效率、技术效率的影响指标的分析总结出高等教育财政效率的内在关联。其次,为研究技术进步效率、区域差别、经济发展阶段、高校类别等层面对高等教育财政效率的影响,同时规避学生个人素质、科研代价、高校产出滞后期的干扰,本文选取了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样本,以人、财、物三个方面确定指标体系,构建DEA-CCR模型、DEA-BB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对2007-2016年共10年跨度的样本数据进行测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之后选择生均事业支出、学科排名、高校类别、项目支出执行力四个因素,增设办学规模指标与三类教育经费预算数形成交互项,通过DEA-Tobit和DEA-OLS分析法来实证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效率的驱动因素,并重点验证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对高等教育财政效率的作用。再次,提出高等教育财政持续效率和高等教育财政瞬态效率的概念,以高等教育财政成本函数的设计为基础,创新的构建了高等教育财政效率四向误差分析模型。增设全国高校样本,通过Logit模型回归和Translog模型回归分析数据,并将部属样本高校计算结果与全国高校样本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成本因素、基于瞬态效率、基于持续效率的高等教育财政优化路径方案。最后,依据之前的研究结论提出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调整经费分类结构;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制度,加强预算体系建设;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广先进技术;继续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提高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完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合理发展规模这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