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柔鱼类,不仅在西南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中地位重要,同时也是阿根廷等沿岸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含台湾省)等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捕捞对象。阿根廷滑柔鱼的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线内、公海海域、福克兰渔业保护区等三个海域。由于阿根廷滑柔鱼群体组成复杂,资源补充量年间变化大,作业渔场空间分布年间差异明显等因素,使得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进行生产的风险大大增加,因自然资源引起的不确定性制约着各远洋渔业企业的发展。为此,本研究结合上海金优远洋渔业公司的实际情况,利用近年来我国和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在西南大西洋生产期间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和遥感获取的水温等数据,对阿根廷滑柔鱼的基础生物学(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等),以及渔场分布与表温等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年间渔获群体组成以及渔场年间差异,为科学利用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提供依据。同时,结合阿根廷国内社会经济、渔业管理政策等,探讨进入阿根廷线内生产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有关建议和对策,从而确保我国西南大西洋的鱿钓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渔场比较研究。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渔场年间变化较大。研究认为,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适宜表温(SST)不仅与月份相关,而且还与不同年份有关。2012年1-4月份各月的最适SST分别为14.8~16℃、14.4~16℃、12.4~13.6℃和9.5~11℃;2013年1-5月份各月最适SST分别为12~13.2℃、13.2~14.8℃、10.5~12.5℃、10~11.5℃、9~10℃;2014年1-7月各月最适SST分别为11.6~12.8℃、12.8~14℃、12.4~13.6℃、9~10.5℃、7.8~9.6℃、7.2~8.4℃、5.4~6.8℃。其渔场年间变动与福克兰寒流以及巴西暖流的势力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认为,2012-2013年度渔获物组成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SPS群体)为主,但也混有少量较小个体的夏季产卵种群(SSS群体),渔汛后期以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亚北部种群(BNS群体)为主;2014年度渔获物由南巴塔哥尼亚种群(SPS群体)和夏季产卵种群(SSS群体)组成,渔汛前期以夏季产卵种群(SSS群体)为主,后期以(BNS)为主。(2)入渔阿根廷的政策环境分析。研究认为,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不仅群体组成复杂,而且年间资源补充量波动大,年间作业渔场分布差异明显,公海海域作业生产存在较高的风险,而在阿根廷线内生产的风险相对较低,渔汛时间也长。为此,入渔阿根廷是确保西南大西洋阿根廷鱿钓生产的最佳选择。随着阿根廷政府与中国政府外交和社会经济方面合作的不断深入,开展进一步的国际渔业合作的时机也逐渐成熟。目前,我国企业仅有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与阿根廷有合作投资,进一步入渔阿根廷有着广泛的前景。研究认为,阿根廷大陆架面积广阔,巴西暖流、福克兰寒流在其外海交汇为其渔场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阿根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主要经济种类为阿根廷无须鳕、阿根廷红虾和阿根廷滑柔鱼,目前年捕捞产量稳定在80-100万吨间,上述三个种类在国际市场深受欢迎。阿根廷近几年经济处在低靡期。但阿根廷政府实行鼓励国外投资的政策,制定了包括国外投资者享有本国国民待遇等政策,同时为了吸引投资,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启动项目费用的削减、税收的减免、融资等。阿根廷政府对于出口的鱿鱼产品公布出口指导价格,出口价格不得低于指导价格的85%,从而确保鱿鱼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因此,目前与阿根廷开展渔业合作是最佳时期。阿根廷60%以上的经济人口参加工会,是西方参加工会人数最多的国家。强大的工会组织会时刻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因此对国内船员的管理模式不适合于阿根廷船员的管理,我国入渔渔船必须严格遵守阿根廷工会的有关规定。阿根廷的渔业管理制度是个人可转让捕鱼配额制度。渔业管理还规定,渔获上岸后,需将总产量的20%交由加工厂进行加工,以带动本国就业。阿根廷入渔主要包括2种形式,即定期租船型(time charter)和合资合作型(joint venture),其中后一种模式运行风险较小。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阿根廷马德普拉塔项目就是采用合资合作型入渔。中国与阿根廷两国政府的外交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先后签署了10多个投资协议,近年来双方渔业主管部门多次见面、协商,就进一步深入渔业的合作达成了很多意向。特别是,由于阿根廷与英国就福克兰群岛的领土纠纷,一些欧洲国家的入渔渔船逐步从阿根廷撤出,这为我国渔船入渔提供了空间。如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收购了阿根廷玛德琳港市的阿特玛渔业公司100%的股权,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3)西南大西洋鱿钓渔业发展问题探讨。统计分析认为,2008-2014年我国鱿钓船在阿根廷线内作业的渔船数量为10-11艘,累计捕捞的年产量为0.9-4.6万吨,平均单船的年产量为970-4600吨;而在公海海域,其作业渔船数量为16-153艘,累计捕捞的年产量为0.25-30.11万吨,平均单船的年产量为162-3154吨。分析认为,在公海生产所承担的风险远高于线内的生产,从产量的最高与最低的比值来看,其风险要增加24倍,从单船年产量的最高与最低的比值来看,其风险要增加4倍左右。上海金优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进入西南大西洋公海进行鱿钓生产的企业之一。根据2002-2014年公司线内外的生产统计数据分析,阿根廷线内产量相对稳定,而公海产量则很不稳定。在阿根廷线内作业的渔船数量为2-4艘,累计捕捞的年产量为0.27-1.43万吨,平均单船的年产量为722-4231吨;在公海海域,其作业渔船数量为0-4艘,累计捕捞的年产量为95吨-0.89万吨,平均单船的年产量为47-2978吨,累计总产量为3.71万吨。公海的总产量与平均单船产量分别比阿根廷线内低58.7%和44.0%。统计分析认为,2010-2013年4年间,沪渔907、沪渔908鱿钓船的生产成本分别增加22.19%和33.94%。近4年的生产成本平均值为1733万元,其中燃油与渔用器材为864.8万元,占总成本的49.89%;其次为销售费用311.97万元,占总成本的17.99%。因此,如何提供渔场预报的准确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渔获运输船队等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内容。分析认为,阿根廷滑柔鱼渔获价格不仅与渔获产量多少有关,而且与渔获个体大小的规格密切相关。在鱿钓生产管理中,公海渔场渔船数量多、渔具装备参差不齐,船员整体素质较低等是目前鱿钓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影响着鱿钓业的可持续发展。(4)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为了确保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对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渔场状况、阿根廷国内社会经济以及渔业管理、我国在西南大西洋鱿钓生产中存在问题等,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主要为:1)加强与阿根廷的合作,入渔阿根廷;2)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增强前瞻性,包括根据资源、经济等因素进行调整,以及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等;3)加强渔船及其装备的升级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包括研制与应用LED集鱼灯,应用渔情预报系统,积极改良船型等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研究鱿鱼渔获物分鱼器的研制及其应用,加强钓钩颜色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钓捕技术和工作效率;4)加强船员的培训及管理,包括加强渔船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加强职务船员管理能力的培训、加强安全操作的培训、加强渔获装盘的培训等,确保安全和科学生产;5)渔业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包括加强线内生产公司调节劳资双方关系的能力,加强公海生产的人文关怀等文化建设;6)积极寻找后备作业渔场,如鸢乌贼和澳洲双柔鱼等,以避免因阿根廷资源剧减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