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在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受着越来越多的破坏。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峻,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环境保护上面,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变成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全国其他部分地区全一样,吉林省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挑战。如何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兼顾环境的保护,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就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一剂良药。因此,研究吉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建设生态吉林,实现吉林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循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分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吉林统计年鉴》1996-2012年的数据,利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数值处于0~1区间范围内。同时本文参照以往的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和环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客观分析了吉林省1996-2012年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过程和环境发展水平变化历程。为进一步分析吉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现状,本文引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1996-2012年间吉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以此为基础揭示了吉林省1996-2012年间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环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面,吉林省环境在2008年之前处于上升趋势,并且在2008年达到峰值,其后环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开始走下坡路,直到2012年才有所回升,但是距离峰值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表明吉林省环境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经历了由差转好再恶化直到最近有所回升的过程。吉林省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尤其需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全面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的环境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面,吉林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一直在协调发展的区间波动,2012年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有所下降。经济总体上一直呈现向好发展,但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吉林省的经济实力。通过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分析发现,吉林省1996-2012年十七年间依次经历了濒临失调环境滞后型、初级协调环境滞后型、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和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四个阶段。最后在前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并兼顾环境保护提出调整经济发展策略、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和强化政府职能四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