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总结Maisonneuve骨折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误诊及原因分析;2总结Maisonneuve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3评价Maisonneuve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4分析Maisonneuve骨折术后并发症,总结其原因及治疗经验。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Maisonneuve骨折患者19例。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机制、x线片、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术式、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采用回院复查,上门查体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2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一些项目的统计分析。结果:有1例老年患者行保守治疗,10个月后回访,按照评分标准评分为80。18例手术的患者中,优15例,良2例,中1例,差1例。总体的优良率为89.5%,手术患者的优良率为94.4%。19例患者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Ⅲ度1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8例。随访时发现旋前-外旋型Ⅲ度患者优9例,良1例,差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优6例,良1例,中1例。两组患者在随访结果上未存在统计学差异。18例手术的患者中,有7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余11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行择期手术。统计发现急诊手术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为16.6±2.1d,择期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5±2.0d,急诊手术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在病人的术后随访的结果上未存在统计学差异。18例手术的患者中,均行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其中有8例患者螺钉穿过4层皮质,有10例患者螺钉穿过3层皮质。所有患者术后8周以上复查时的x光片显示未存在下胫腓分离的影像学表现。有15例患者行内踝骨折内固定,其中12例患者内踝骨折的固定为可吸收钉内固定。8例患者行后踝的内固定,其中5例患者为可吸收钉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后8周以上复查时的x光片显示患者内踝,后踝的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1 Maisonneuve骨折为不稳定骨折,评估患者后如无手术禁忌症,手术原则为恢复腓骨长度,固定下胫腓联合及内踝,后踝,通过重建踝穴的稳定性,手术可获得满意的效果。2 Maisonneuve骨折可存在后踝骨折,后踝骨折患者均应尽量行后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复查的x光片显示后踝均解剖复位。术后随访的评分与无后踝骨折组相比较,未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3手术应尽量在受伤后6-8小时内进行。早期手术可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早期手术和延迟择期手术对于患者骨折的预后无明显影响。4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可固定3层皮质,也可固定4层皮质,固定3层皮质与4层皮质均可获得下胫腓的稳定。5对于Maisonneuve骨折的内踝和后踝的固定,把握好适应症,可吸收钉固定后踝及内踝可获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