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作动器是复杂装备的基础件和通用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的优先发展主题。其中电动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具有负载能力强、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航天、航空、船舶等重大装备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电机、电子、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发展必将从重大装备拓展到工业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53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53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作动器是复杂装备的基础件和通用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的优先发展主题。其中电动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具有负载能力强、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航天、航空、船舶等重大装备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电机、电子、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发展必将从重大装备拓展到工业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掌握电动静液作动器设计与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对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动静液作动器是一个涉及控制、电子、液压、机械、等多领域技术的多学科产品。在对电动静液作动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电磁直线执行器与柱塞泵结合作为驱动单元的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Direct-Driving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DEHA),采用高功率密度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直接驱动柱塞泵输出液压油,无需运动转换机构、缩短动力传递路线,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利用基于博弈理论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驱动电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的多学科仿真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原理分析与结构设计。在对电动静液作动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拨叉式AMT换挡机构的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采用高功率密度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与柱塞泵结合作为驱动单元;对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的工作过程,并对其驱动单元进行结构设计。(2)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驱动电机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建立了电磁直线执行器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优化变量;基于mode FRONTIER与JMAG联合优化平台,利用基于博弈理论的多目标优化算法,以电磁直线执行器最大电磁力、工作行程内的电磁力波动率以及动态时间常数为优化目标,对电磁直线执行器各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试制电磁直线执行器样机,完成了电磁直线执行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输入电流为20A时,其电磁力峰值为547.2N,整个工作行程内电磁力波动量为6.4%,对电磁直线执行器两端施加大小为36V的电压,电磁直线执行器动子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最末端,行程10mm的时间约14.5ms;通过试验验证了电磁直线执行器建模及仿真的准确性,为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多学科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3)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多学科建模及性能分析。基于MATLAB/Simulink和AMESim联合仿真平台搭建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多学科仿真模型,详细阐述了多学科仿真模型的建模过程;基于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多学科仿真模型,研究柱塞运动规律对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动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正弦曲线为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柱塞运动轨迹;分析单向阀阀芯球座直径、阀芯球体直径、弹簧刚度和弹簧预压力等结构参数对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性能的影响;并在给定工况下,对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当柱塞的运动轨迹为频率20Hz,幅值5mm的正弦曲线时,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作动筒从初始位置运动20mm所用的时间为0.19s。(4)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样机试制与性能试验验证。依据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多学科仿真模型,以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动态性能为优化目标,对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中单向阀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其动态响应能力。设计并加工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试验样机,搭建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试验平台,详细介绍了试验平台的构成及原理。通过在典型工况下的试验,验证了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设计及优化方案的准确性,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性能满足电动拨叉式AMT换挡机构的驱动要求。
其他文献
氧化锌(Zn O)作为常见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因其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大的禁带宽度(3.37 e V)以及制备简单等优点引起广泛关注,经常被应用于气体传感器、光催化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本论文对多孔Zn O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气敏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Co-C3N4/Zn 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BTEX气敏性能的研究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Zn O前驱体纳米片,并利用前驱
聚氨酯(PU)制备耗能低,并具有质轻、易加工、减震、隔热、吸声、耐磨等多种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交通运输、鞋类、石油化工、航空、医疗、农业等众多领域。但由于PU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含卤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曾作为阻燃材料被广泛使用。但火灾发生时,这类含卤化合物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的腐蚀性卤化氢气体,造成二次危害。因此,无卤阻燃是目前PU阻燃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形势。分析了农村闲置土地的成因,探讨了盘活闲置土地的措施,研究了返乡创业的支撑策略。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方法,将获得的二维医学图像序列,转换为具有真实感效应的三维医学图像。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重大疾病的筛查、虚拟仿真手术、临床诊断、手术导航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因此,如何获得绘制精度高、重建速度快的三维医学图像,是现今医学图像可视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同时,创建灵活的人机交互来方便相关人员对重建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影像信息挖掘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通过提取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中的变化区域来记录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信息,为研究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随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空间数据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遥感图像的时空分辨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物细节信息,然而,也为如何在更加复杂的地物信息中准确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的问题也不断加剧,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四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4-Wheel Distributed-Driving Electric Vehicle,4WDDEV)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之一,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使用是发挥4WDDEV优势的前提。主动转向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 moment Contro
以黑磷为代表的第Ⅴ主族类石墨烯二维层状材料因其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材料、光电信息、能源等领域迅速发展。新型二维第V主族材料有望能够很好地弥补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在某些方面的缺憾。本论文以新型二维层状材料—锑烯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锑烯纳米片与锑薄膜,并对其基本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着重研究了锑烯纳米片的非线性吸收性能,并集成可饱和吸收器件实现在近红外光纤激光器中的短脉冲运转。具体内容如下:1.
本研究作业环境为玉米大田,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化学除草剂覆盖式喷洒问题,提出了针对玉米3-5叶期、5-8叶期的导航基准线识别方法,以及基于玉米行线位置的玉米行间杂草的识别策略,为实现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以及变量喷施化学除草剂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视觉导航的农业机器人在玉米幼苗期导航基准线提取易受杂草、缺苗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玉米3-5叶期条件下高效获取导航基准线的方法。采用
无人驾驶技术能依托人工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热点课题。无人驾驶体系主要包括感知、规划、控制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环境感知主要是指无人驾驶车辆获取并提取场景信息的能力,是无人驾驶车辆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性环节,一直是无人驾驶领域需要研究攻克的重难点问题。而激光雷达已成为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主流传感器,可以实时对周围场景进行地图三维重建,为规划模块提供必要的目标场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技是指机器在经过大量“学习”后可以代替人力进行工作。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种植、管理等过程,但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病虫害识别、杂草识别、果实采摘等方面,对农作物花期自动识别与辅助授粉的应用研究较少。实现花期有效识别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温室大棚的推广。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效率不高,检测准确度低且模型鲁棒性差,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