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引起的,常发于各阶段的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链球菌病是仔猪的常发疾病。在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和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三者常混合感染,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免疫接种仍是预防这三种疾病的最佳方法,如果能制备出有效的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三联灭活疫苗(简称三联灭活疫苗),即可达到一针预防三种疾病的效果,从而降低猪场成本,减少猪群应激。本研究在实验室已研制成三联灭活疫苗的基础上,按照疫苗实验室研究的相关要求,分别开展了免疫效力试验和抗体消长规律试验,对该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实验用毒种和菌种的验证及三联灭活疫苗的制备运用PCR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猪圆环病毒2型WH株(PCV2-WH)毒种,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SH0165株(HPS5-SH)、4型MD0322株(HPS4-MD)及猪链球菌血清2型LT株(SS2-LT)菌种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培养制备了这四种抗原,再将其与氢氧化铝佐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了3批三联灭活疫苗,批号分别为1501,1502和1503。每批疫苗PCV2含量为4×10~6TCID50/m L,HPS4、HPS5、SS2各抗原含量分别为2×10~9CFU/m L、2×10~9CFU/m L、1.5×10~9CFU/m L。2.实验室试制的三联灭活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效力试验研究随机抽取1501、1502、1503批三联灭活疫苗各2瓶,每批疫苗免疫24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每只免疫剂量为0.2m L,14d后加强免疫一次。分别在免疫0、14、28d采血,检测ELISA抗体水平。在免疫4周后分别用5×LD50的HPS4、HPS5和SS2攻毒,攻毒后采取肺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小鼠在免疫28d后,通过ELISA方法均能检测到较高水平的PCV2、HPS4、HPS5和SS2抗体;其中1501批的攻毒保护率为87.5%、87.5%、87.5%,1502批的攻毒保护率为87.5%、75%、87.5%,1503批的攻毒保护率为100%、87.5%、87.5%;三批疫苗免疫组小鼠的病理变化为轻度的淤血,非免疫组表现为明显的肺泡间质增宽、肺泡内渗出物增多。3.实验室试制的三联灭活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力试验研究选取35头21~24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其中1-3组为三联灭活疫苗免疫攻毒组,4-6组分别为非免疫攻毒组,7组为PBS对照组。各免疫组仔猪每头接种1503批疫苗2m L,21d后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其余各组仔猪注射等量的PBS。免疫0、21、35d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液抗体水平。在免疫后35d分别用HPS4-MD(1.75×1010CFU)、HPS5-SH(1.2×1010CFU)、SS2-LT(2×10~6CFU)三种菌株对1和4组、2组和5组、3组和6组攻毒,攻毒后观察14d,统计发病和死亡情况,并采取各组仔猪肺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为:1组的免疫保护率为80%,4组的发病率为80%,2组的免疫保护率为60%,5组的发病率为100%,3组的免疫保护率为60%,6组的发病率为100%;所有免疫猪在免疫后21d均产生了PCV2、HPS4、HPS5和SS2的抗体,且各免疫攻毒组只出现轻微出血性变化,而非免疫攻毒组均出现明显的肺淤血、间质增宽等病理变化。4.实验室试制的三联灭活疫苗对仔猪的抗体消长规律试验研究选取14日龄哺乳仔猪150头,分别免疫3批疫苗,每批免疫50头,每头免疫2m L,在21d后加强免疫一次。分别在免疫7、14、28、42、63、91d后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的PCV2、HPS4、HPS5和SS2的ELISA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V2抗体效价在28d时明显升高,在42d时抗体效价达到峰值;HPS4、HPS5和SS2的抗体在28d时均为阳性,且在91d时各抗体值均比28d时要高。总体而言,PCV2在28~63d处于抗体水平高峰,HPS4在42~63d处于抗体水平高峰,HPS5在42~91d处于抗体水平高峰,SS2在42~63d处于抗体水平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