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控主动转向系统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汽车领域广泛应用,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加速向智能化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线控转向(Steer-By-Wire,SBW)系统作为实现智能汽车转向的最佳方案也成为车辆工程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对线控转向系统理想变角传动比特性以及极限工况下主动转向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发挥线控转向系统的优势,提高车辆驾驶舒适性和主动安全性,实现驾驶员更加安全、便捷操纵车辆转向。  本文结合重庆市科委科研项目“车辆横向驾驶行为险态识别及人车交互主动安全控制研究”(项目编号:cstc2014jcyjA6007),对线控转向系统变角传动比特性以及极限工况下车辆主动转向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基于线控转向系统的CarSim车辆改进模型。根据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其机械连接结构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在CarSim原车辆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搭建的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取代其原有的无助力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对CarSim整车模型进行改进,建立装备线控转向系统的改进整车模型,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线控转向系统变角传动比特性仿真分析。基于线控转向系统角传动比可自由设计的优势,在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和侧向加速度增益不变理想变角传动比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变角传动比设计方案,利用模糊控制器,根据车辆理想横摆角速度和车速,动态调整权重系数,将横摆加速度增益不变和侧向加速度增益不变下的理想传动比进行合理融合,以此设计更有利于驾驶员控制车辆,车辆转向行驶稳定性的理想变角传动比曲线。  (3)基于线控转向系统的汽车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研究。针对极限工况下车辆易发生失稳状况,设计模糊主动转向控制器来使车辆跟踪理想横摆角速度。针对模糊控制器过于依赖主观的专家经验来确定模糊规则的缺点,以车辆理想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与实际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的误差最小为目标,设计适应度函数,使用遗传优化算法对模糊控制器模糊规则进行了优化。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当前中国公路上超载交通的迅速增长,路面的早期破坏,深入剖析了路面结构破坏的机理,提出了提高沥青路面设计标准和用标准轮载换算当量轮次及控制车辙深度等设计的新
目前,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已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传统的国际货代企业已经无法满足货主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而随着现代物流服务的不断深入,综合物流服务已占据了大量原有的货代业务市
为了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障人能自由自主的行动,为他们提供性能优越且智能化程度高的代步工具显得急需而迫切,具有这类功能的智能轮椅便被提了出来。本论文拟在以人工标
在前人关于风沙害规律和控制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以集二线为例,针对铁路工程中的风沙害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 风沙害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综述.2 对铁
本文在总结前人有关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的研究,分析得到了无帽和有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关系、桩身侧摩阻力分
随着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微器件作为微传感/执行器的核心部件在医疗、生物、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基于UV-LIGA技术制作金属微结构的方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并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空气质量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传统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方法已经
由于压电材料内在的力—电耦合特性及某些压电材料的其它特性,压电材料的静动态力学特性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多数压电材料固有的脆性特征以及诸如孔洞、裂纹、二相颗粒等缺陷的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