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是眼科中常见及重要的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将会损伤视功能,造成视力丧失。在治疗上,采取药物降低眼压,再行手术治疗。但在临床上发现许多病例给予足量的药物治疗3-5天后,持续高眼压状态仍得不到缓解。持续高眼压会减少视神经的血供,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丧失,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功能,手术治疗成为唯一的选择。对于何时选择手术治疗并保存患者视功能至关重要。目的观察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的可行性及预后情况,探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入院后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经过72小时后行眼压检查,眼压≥40mmHg者入选为高眼压组(A组),在10-21mmHg者入选为对照组(B组),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小梁切除手术,术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用药情况下两组眼压及视力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两组间手术效果,及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术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手术成功率高眼压组手术成功30眼(76.92%,30/39):对照组手术成功35眼(89.74%,35/39),手术总成功率83.33%,两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2视力出院时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的视力,术后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P>0.05)。3眼压术前两组统计学处理有差异性(P<0.05)。术后眼压在未用降眼压药物下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眼压差异无显著(P>0.05)。4滤过泡情况高眼压组术后浅前房形成较慢约6-10天形成。对照组术后早期大部分患者均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并发症5.1两组病例术后眼科常规检查,术中未见爆发性脉络膜大出血,术后未见恶性青光眼,眼内炎并发症。5.2高眼压组术后发生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5眼,前房积血3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3眼,前房积血0例。经散瞳、加压包扎和局部及全身应用激素后好转。5.3高眼压组术后发生4例睫状体浅脱离(Ⅰ级),对照组1例睫状体脱离(Ⅰ级),眼压均小于l0mmH。统计学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5.4术后早期均有少数病例出现浅前房,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Ⅰ级:高眼压组6例,对照组2例;Ⅱ级:高眼压组1眼,对照组0只眼。经治疗后,前房都在术后1周内形成,出院时两组前房较术前均有加深。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挽救患者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