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伐是森林经营的一项主要措施,研究间伐强度对森林结构及林下植物的影响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在河北平泉黄土梁子国有林场分别选取30(中龄)、40(近熟)、50(成熟)年生油松人工林,于2011年4月按株数进行弱度(30.4%-35.7%)、中度(42.9%-45.4%)和强度(55.8%-58.8%)间伐并设置对照(0%),每种处理3组重复,3种林龄共计36块样地,总面积10.8hm2。2011、2012年对林内小气候、林地土壤和林下植被进行连续调查,分析不同强度间伐后各林龄油松林内气象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及林下植被层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间伐初期(2a内):三种林龄油松人工林均表现为随间伐强度增大林下光照增强,弱、中、强度间伐后林下光照强度比对照分别增加21.4%、78.4%和132.1%;三种林龄林下光照对间伐的反应敏感程度表现为50a>40a>30a。间伐后土壤容重均减小,间伐强度越大容重减幅越大;林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与间伐强度呈正相关;0-10cm土层的变化程度大于10-20cm土层。三种林龄油松人工林林内气温、地温的日动态与月变化趋势一致,月变化在一年内为单峰曲线,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趋势相同,但较PAR变化有1.5小时左右的滞后。林下灌木、草本种数均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增多,灌木层对间伐的反应更敏感;间伐后林下旱中生植物减少,中旱生、中生植物增加,林地保水性与持水性增强。间伐增加了林下植被层优势种;改变优势种重要值,伐后喜光植物的重要值增大,促进成熟龄油松人工林的自我更新。林下植物密度、总盖度均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增大,且强度间伐效果极显著,盖度增加37.8%-113.5%,密度增加了61.4%-100.6%;间伐使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垂直结构层次更明显,可有效提高油松人工林的水土保持能力。适度间伐可提高林下灌木、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间伐效果表现更为敏感。林下植被层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强而增加,成熟油松人工林中、强度间伐一年后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即超过5t/hm2,可有效改善林分立地质量。灌木、草本及枯落物层含碳率在油松人工林的不同发育阶段差别不大,样地内灌草平均含碳率为29.25%,枯落物为62.24%。间伐对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的发育有显著影响,短期影响效果为强度间伐(55.8%-58.8%)可更好的促进林下植被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