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辈”和“通字”的异同看中日社会构造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有在名字中加入字辈的传统。字辈不同,辈分也不同。在中文里“字辈”还有“字派”、“班排”、“派数”、“行辈”、“行第”等叫法。同姓、且有血缘关系的同一家族的人,通过固定的字辈来区分族内的长幼尊卑之序。自古以来,古代日本横跨各个领域从当时的“文化大国”——中国学习文化、制度、技术等。当时的日本人以中国为榜样,把在名字中使用字辈的方法引入到了日本,采用了“系子命名法”。但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虽然“系字命名法”仍然没有完全消失,日本开始逐渐形成了以“通字”为主的袭名制。“通字”读作“とおりじ”或者“つうじ”。当时的日本,“实名”一般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一个字便通常使用“通字”,并从祖辈开始世世代代传承使用这个字。为何曾经从中国学习了“字辈”的日本,最终慢慢演变成了重视“通字”的国度呢?这一点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由此可见姓名的重要性。人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被赋予名字。除了自己使用,名字更多时候则是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被别人所使用,这也呈现出了名字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这一事实。故此,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自古以来就重视姓名或者与姓名相关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不胜枚举。但是,以名字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并以“字辈”和“通字”为中心的中日姓名异同对比研究仍较为少见。名字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中日的姓名中都有家族的烙印,但是中国使用的是“字辈”,而日本虽然曾经模仿了中国的“字辈”一度使用“系字命名法”,但最终却选择了“通字”。这与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构造无疑是有很大关系的。名字中的“字辈”抑或“通字”可以说是反映中日社会的一面“镜子”。字辈体现了中国人对辈分的重视,而日本人则相对缺乏辈分意识。中国人的“代”是按血缘关系下的辈分来划分的,而日本人的“代”则根据家业的继承顺序来划分。中国的家是以血缘关系来确立的,由家庭构成国家的细胞。字辈就是谋求家庭和谐的一种手段,通过字辈来营造家族内部的长幼亲疏之秩序。而日本的家虽然也以血缘关系为中心,但其从根本上来说,氏族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血缘关系,是以家业的继承为主的,包括家臣等的集团。本论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日的家族谱系图,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着眼于中日姓名的异同,以“字辈”和“通字”的异同为主线,试图探究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中日社会构造的异同及其变迁。
其他文献
<正>具备20余年的服装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国际高级工商管理师;曾先后于多家服装上市公司担任高管职务1996年到2002年,任职于香港上市企业旭日集团"真维斯"JeansWest——负责北
天坛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且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自从199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业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因此也面临着巨大的游客压力。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人格、心理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
农业技术的扩散是始自技术创新,经过技术推广组织推广到农业生产用户的过程。本文以农业技术扩散的基本路径为主线,将整个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看做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将这个
<正>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癌症发病率排序中居第5位,病死率居第3位,在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发病率相对更高,为我国第2位癌症死因[1]。肝癌恶性程
本文对韩国艺人、商政名人和普通民众自杀进行病迹学研究,并就韩国采取自杀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图警示世人。
本研究是在我国农作物生产受到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双重冲击、生产效益持续下降、生产规模连续多年滑坡、进而诱发严重“三农”问题的背景下,为促进我国农作物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辅因子非依赖型磷酸甘油酸变位酶(Cofactor-independent phosphoglycerate mutase,iPGAM)是在真菌和高等植物中发现的金属酶,是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随着原核
<正>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综掘一队是全国煤巷掘进的标兵区队,在2000年曾经先后刷新了全国煤巷单头掘进进尺的最高记录,创出了单头月进836m的好成绩。2007年里,我们综掘一队单
P2P是英文“Pear to pear”即“点对点”的简写,它使人们可以直接连接到其它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交挟,从而实现直接共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