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建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腺病毒2,3,7型目的:建立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实现单管一次同时检测人腺病毒(HAdV)2,3,7型,为临床实验室检测HAdV 2,3,7型提供快速、便捷的分子诊断方法。方法:(1)首先从GenBank中下载HAdV全基因组序列和2型3型7型的Hexon基因序列。(2)从已报道文献中找到HAdV分型通用引物,通过Vector NTI比对HAdV全基因组序列和2,3,7型Hexon基因序列,找到包括HAdV 2,3,7型保守区,在保持已报道通用上游引物不变的同时,用oligo7.0重新设计下游引物以达到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产物长度的要求。(3)通过以上的比对结果,找到2,3,7型不同区域分别设计探针。(4)对PCR引物和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灵敏度特异性进行验证分析。(5)采用已建立的多重qPCR方法检测138份HAdV阳性临床标本,并用巢氏PCR方法测序分型验证。结果: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一种三重检测HAdV2,3,7型的qPCR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是每反应100拷贝含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不与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非HAdV2,3,7型的其它血清型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分别是0.6%和3.6%。该方法和巢氏PCR测序方法同时检测138份HAdV阳性临床标本的一致性是96.38%(133/13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三重qPCR方法能够快速、便捷、准确的实现单管同时检测HAdV 2,3,7型,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非肠道腺病毒与儿童腹泻关系的研究目的:肠道腺病毒40,41型现已证实会引起腹泻的发生,关于非肠道腺病毒和腹泻的关系还没有确切的结论,部分研究表明能在腹泻标本中检测到非肠道腺病毒散发存在。本研究旨在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非肠道腺病毒与腹泻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73份,外科住院且近半月无腹泻病史儿童粪便标本361份。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634份临床标本进行腺病毒(HAdV)筛查并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对阳性标本进行定量,同时对HAdV阳性标本进行巢氏PCR扩增后测序分型。并且对腹泻组非肠道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常见腹泻相关病原普筛查,排除其他腹泻相关病原普干扰。通过比值比(OR)计算HAdV各血清型发生腹泻的危险因素。结果:HAdV在腹泻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是28.94%(79/273)其中包括血清型40,41,3,2,1,5和57型,以40,41和3型最为多见。对照组儿童中HAdV的阳性检出率是7.20%(26/361)主要包括血清型40,41,3,2,1,5,57,6和31型。其中HAdV阳性腹泻组中小于3岁的患儿占91.14%,对照组占65.38%。肠道腺病毒41型病毒载量在两组人群中无明显差异(Z=-0.157,P=0.875)。非肠道腺病毒3型是儿童发生腹泻的危险因素(OR=9.205,P<0.001)。结论:感染HAdV 3型患儿可能会引起腹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