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渤海海域日趋严重的污染形势,以及船舶对渤海海域海洋环境的重大污染威胁,研究提出了防止船舶造成渤海海域海洋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法律手段。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分析我国现行的防止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渤海海域环境保护要求的成因,并提出防止船舶造成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有效法律手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渤海海域的基本情况、污染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影响,以及我国为解决渤海海域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二)我国现行的船舶防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及其与渤海海域环境保护工作不相适应的状况;(三)我国目前有关防止船舶污染渤海环境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四)防止船舶造成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法律手段研究。文章首先对渤海海域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渤海海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从法律层面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船舶防污染法律、法规不适应渤海海域环境保护要求的具体表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防止船舶造成渤海海域海洋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法律手段,即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PSSAs),或将渤海海域作为海洋特别保护区,通过国内立法程序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法律手段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一,全面细致地论述了特别敏感海域的国际法地位,以及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论述了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的法律程序,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其二,深入论述了将渤海海域作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国内立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内立法的适用范围及立法层次、国内立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