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SAN方案设计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ionk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化的大数据网络时代,人们构建了由通信结构、管理层、存储部件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存储区域网路(SAN)来解决网络中的大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问题。但由于现有的网络中同时存在以太网和光纤两种传输模式,它们之间的互联在产生冗余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网络的故障率,因此,如何将存储网络和以太网融合起来就成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今的以太网与存储网络的融合主要有以太网和iSCSI的融合、基于以太网的NAS和基于以太网和光纤的SANs这三种,在这三种中,由于光纤网络具有高速、无丢包和低延迟的优势,因此SANs和以太网的融合被看做是以太网存储的最佳选择。软件定义网络(SDN)提出了在控制层面上的抽象技术,通过OpenFlow将网络中的设备控制和数据分离开,通过软件来定义逻辑上的网络拓扑,从而实现了对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同时这种控制层面上的抽象拓展了网络管理和设计上的思路,使我们在对整个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鉴于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在于现有的以太网和光纤网络,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SAN和以太网,熟悉他们的工作模式和技术特点,还需要从以太网中选择出我们需要的部分并加以修改来应用到改进的SAN中,同时,还需要分析现有的交换机来提取出有用的部分进行融合,因此本课题的核心工作就在于如何利用现有的规范和标准,融合出一种新的处理模式,将原有的设备高效的融合起来,成为一种新型的整体。本文首先对本课题的背景、任务、研究意义和理论基础做了系统性介绍,然后将现有普通存储技术、以太网与融合SAN网络的以太网技术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得出融合SAN网络的以太网技术的优点,确定了要基于SDN的集中式架构来实现SAN和以太网的融合,接着针对这一方案进行了框架设计、流程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流程中的每一个重要模块进行了单独的设计与实现,然后进行了流程整合和可靠性分析以及执行效率的最优化。最后,根据这一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测试方案和测试环境,并进行了相应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整个方案的实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无线局域网的使用日益普及,一方面网络传输速率发展迅速,目前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已经超过1Gbps,另一方面无线局域网所传输的业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加之与3G
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网络视频业务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网络视频业务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
近年来地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节能、降耗、减排成为了大势所趋。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日益壮大的网络规模,数以千万的基站数目,将通信行业的耗电量推向了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以及“物联网”概念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以2.45GHz频段为主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刚刚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获得更大的性能优势,往往需要准确的估计出无线信道参数。目前常用的信道估计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类:基于训练符的信道估计方法、盲信道估计方法和半盲信
人脸检测是计算机确定待测图片中人脸的位置、大小的一种技术,同人脸识别相结合共同构成自动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在身份鉴别和权限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人脸检测与识别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对未来信息化影响巨大的技术之一,其研究前景广阔,应用空间巨大。在实际应用中,观测者最关心的就是传感器网络中特定事件的发生地点以及传感器网络监
LTE-A系统在数据速率、频谱效率、时延等方面具有比LTE系统更高的需求。为了达到LTE-A的性能要求,3GPP提出了多用户MIMO、多点协同、载波聚合和中继等增强型技术。其中,中继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像系统因为其直观性、可靠性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和普及。由于系统设备的物理局限性、传输介质的局限性和
多摄像头的智能化视频监控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这样的系统综合性强,涉及到图像处理、通信技术、工业控制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本论文旨在构建一个多PTZ摄像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