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法治疗肝郁肾虚型高催乳素血症(HPRL)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寻求高催乳素血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符合课题病例纳入标准的高催乳素血症月经不调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疏肝补肾法,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甲磺酸溴隐亭治疗。随访并填写临床观察表,记录患者催乳素(PRL)水平、月经及相关临床症状、BBT类型等,运用统计学分析,观察疏肝补肾法治疗肝郁肾虚型高催乳素血症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中医证候总积分、月经不调症状、PRL水平、BBT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在治疗月经后期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月经量少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在恢复患者月经周期方面,两组疗效相当;在治疗月经量少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RL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有效降低PRL,且疗效相当。6.两组治疗后BB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BB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停药2个月后随访痊愈患者,治疗组PRL水平及月经周期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RL水平及月经周期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稳定。8.在服药期间,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头晕、疲劳、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但均可坚持服药。9.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中医疏肝补肾法治疗肝郁肾虚型高催乳素血症月经不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催乳素水平,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恢复排卵功能,且停药后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