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相关软件企业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软件系统,来完成内部事务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维护客户关系等工作。由于这些软件大多数都是专用软件,本身具有无法量化计量的特性,因此,软件的用户软件采购时,在定价方面碰到许多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用户(委托方或甲方)无法仔细考察每一个候选开发商(乙方)的核心成员工程师的水平,工程师数量,以及过去完成的软件工程质量如何等信息,导致用户无法确定最后成交的价格是否合理,能否反映当前供应商的真实水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基于开发企业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开发商通常不把开发地点设在用户现场,委托方无法监控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商真正投入的资源,导致开发延期,质量低下的现象经常出现。这就是委托方面临的承建商的“道德风险”。现在国内专用软件开发(非通用型商业软件)计价多以人日(一个工程师工作一天为1人日)为计价单位,某软件的开发所需的人日数越多,价格就越高,但目前没有办法证明开发的人日越多的软件,质量就越好;反之,开发的人日数越少的软件,它的自动化程度可能越高,质量就可能越高。这种定价模式下的软件工程师会有意无意地拖延软件的开发进度,造成了软件价格和价值的反向背离。本文通过基于博弈论的方法,对软件招标过程、完善性维护的定价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博弈论中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信息经济学中的激励和道德风险的角度去解释和分析软件定价谈判过程,找出软件定价的帕累托最优合同。本文第一章阐述了本论题产生的背景和课题的来源,以及本课题能为专用软件的委托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解决哪些问题。第二章则从现有的软件定价方法入手,在软件开发企业的角度来探讨软件企业可能采取的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最后分析这些定价方法的问题所在。第三章介绍了当今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以及本课题所用到的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并阐述了激励理论的一些基本情况。第四章着重分析了软件采购过程的招标博弈过程,针对参与方的思路和分析方法作了详细研究,并假设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对软件企业开发新增需求定价博弈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甲方如何设计激励方案来约束乙方在开发的时候避免“偷懒”,避免不必要的“道德风险”,以及双方针对特定软件需求的讨价还价,分析了乙方实际上取得“信息租金”的情况。最后总结委托方和软件企业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完成一个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