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谁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周围的人进行礼物交换。在人类社会中,礼物的赠答可以称得上是最为重要的社会交换方式之一。人类学的礼物交换理论主要来源于Marcel Mauss的名著《the gift》,Marcel Mauss在该书中指出,礼物交换这种行为是一种包含着经济、法律、宗教、道德、感情等多种因素的“社会事实”。礼物的交换,可以实现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实现感情的传递,并加强彼此的联系。因此,研究礼物交换,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在各种社会环境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用来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规律和准则。中日两国人民都十分重视礼物的赠送与交换。逢年过节或者是婚丧嫁娶,人们总是习惯于赠送一些礼品来表达彼此的情谊。本文正是通过对中日两国礼物赠答行为的异同点的考察,来分析隐藏在其背后的两国社会文化及国民心理。在考察中日两国的关于礼物赠送的特点与心理时,笔者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实施了问卷调查。通过分别邀请80名来自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进行问卷回答,并结合一些先行研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本文的结论。在研究礼物赠答这一行为在中日两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时,本文结合了“日本人的义理人情”、“集团性”等概念。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礼品赠答都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关于送礼和还礼的原因却各有不同。在日本,人们出于“义理”的原因执著地重复着送礼和还礼的行为,而在中国,人们更多的是出于“人情”的考虑,通过送礼来维系人们之间的感情。此外在日本,作为一个集体的一员,无论出差还是旅行归来,都习惯于给自己所属集团的朋友或同事赠送一些纪念品。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日本人集体主义的一种表现。中国人虽然也有这种习惯,但是表现形式和礼品的赠送方式却和日本人大相径庭。在讨论礼物赠送时的注意事项时,本文讨论了“客套话和真心话”、“礼品包含的宗教含义”等内容。日本人为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说话时常常隐藏自己的本意而使用大量的“客套话”。特别是在礼品赠答时,人们出于各种考量,习惯于通过客套话来使送礼的人或者收礼的人都减轻心理负担。这是日本人的一种独特心理,在日语中大量地得到体现。关于礼物中包含的宗教含义,这可以称得上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在礼品中的一种延伸。由于彼此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表现也各有差异。上述,就是本文的大体概要及在动笔之初的构想,在论文的真正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欠缺,也有很多当初的构想没有得到实现。同时,关于礼品的赠答,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点在本文中没有得到论述,可以说,本文的观点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得到各位读者的批评和指教。如果本文能够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将是笔者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