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支持城市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歧视和排斥,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边缘。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问卷法等资料收集方法,选取兰州市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排斥理论作为理论工具,通过实证调查,考察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产生社会排斥的制度因素,试图揭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社会排斥的症结所在。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言,提出了研究缘起和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回顾了国内学者关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做了简要评述;第二章是研究设计部分,对本文所用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理论工具进行了探讨,确定了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案;第三章从劳动力市场的排斥、市民权利的排斥、城市文化的排斥三方面考察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排斥;第四章分析了城市社会对农民工市民化排斥的正式制度因素和非正式制度因素;第五章提出了研究结论并进行了简单讨论。 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以下五方面:一是城市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对农民工的排斥系统,这种排斥使得进城农民工游离于城市的主流社会之外,日益边缘化;二是社会政策因素是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受到排斥的关键因素;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区隔与排斥,是导致农民工经济贫困的直接原因;四是城市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正确导向,加深了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和偏见;五是外来农民工在流入地受到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社会排斥,弱化了他们对所在城市的认同。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通过正式制度优化、政策的调整与引导,打破制度藩篱,建立由政府牵头,社会相关方面共同参与的农民工服务体系;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打破二元社会关系分割,促进乡土文化与城市文明的融合,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只有以上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弱化、直至消除城市社会的排斥,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