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试图彻底颠覆既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传统,使文学真正回归本体的年轻小说家,他们包括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叶兆言、北村、孙甘露、潘军等。这批小说家被理论界命名为“先锋派”。但到了90年代,先锋文学作为一个文学艺术的实验运动和文学思潮却走向了解体。这一现象引起了评论界极大关注,而余华无疑是先锋作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位,因此在我们研究先锋派发展始末时,余华是一个典型个例,他的创作体现和代表了先锋文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和必然。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对余华前后期文学创作的叙述特征进行一次整体性、系统性的分析,从余华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所经历的在叙述语言上由自说自话转向朴实直白、在叙事时间上由零碎模糊转向具体明确、在叙事态度上由冷漠紧张转向温和舒缓、在叙事对象上由人物的欲望转向人物的性格的转型特征结合具体文本逐一进行分析,来论述余华及其他先锋作家的创作确实存在着从先锋到现实的创作转变趋势。二、探究余华创作转型的原因。本部分分别从余华早期先锋创作的隐患、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心态与文学观的转变、对待中国传统的方式以及其创作的现实境遇等五方面来阐述其创作由先锋转向现实的必然性。三、本文以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为视界背景,针对20世纪90年代先锋派的现实主义转向提出余论,即在文学创作中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学创作有多少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