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外宣新词的英译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yyive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促使大量新词涌现,透过这些新词可以看到一个变革中的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走向世界。外宣是加强国际沟通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外宣需要对汉语新词进行恰当的英译。   那么,外宣新词的翻译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在翻译实践中,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是以异化为主,坚持中国文化的传播;还是以归化为主,注重读者的感受?目前,汉语外宣新词的翻译效果又是如何?本文从这三个问题出发,系统研究了汉语外宣新词的英译,分析总结了汉语外宣新词的翻译原则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英译策略及英译效果。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时间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新词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分析了汉语外宣新词的概念、来源、分类和特点。在“信、达、雅”、功能对等、目的论等翻译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外宣翻译的目的和原则,提出了外宣新词的翻译原则,即:忠于原文,易于接受,传播文化。   异化还是归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通过对近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析,两种翻译策略都可用于汉语外宣新词的英译。根据样本统计,在外宣新词的英译中,不考虑外来新词的话,异化翻译被作为了主要策略,且直译是应用最多的异化翻译方法。   尽管近几年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关注日益增加,但在诸多相关研究中,鲜有关注翻译效果的。Google作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其就某个词的检索结果数量可体现出该词在世界媒体上的接受程度。鉴于此,本文利用Google高级搜索的功能,统计分析了汉语外宣新词的英译效果。根据统计结果,总体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外宣新词的翻译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同其备受争议的作者一样,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的争论。刚出版之际,有批评家谴责其是一部有毒的,不道德的
随着国内外言语行为研究的日益深入,言语行为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效度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比较两份关于中国大陆高级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表现的问卷,探讨DCT(
《奥多芙的神秘》是十八世纪著名的女性哥特小说家安·拉德克利夫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来了各方面的争论。虽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哥特小说已逐步引起学者
本研究以著名学者Zoltan Dornyei和他同事共同提出的定向动机流理论为指导,设计出符合定向动机流核心特点的教学实验,以期激发和培养学生强烈且持久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并通过研
本文主要在句法语义接口层面考察虚词“给”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内容。具体来说,主要研究汉语四种“给”字句式,包括S1(NP1+V+gei+NP2+NP3),S2(NP1+V+NP3+gei+NP2),S3(NP1+gei+NP2+V
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语言磨损就是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能力随着时间的减退由于对语言使用的减少。语言磨损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1980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的关于语言磨损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