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促使大量新词涌现,透过这些新词可以看到一个变革中的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走向世界。外宣是加强国际沟通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外宣需要对汉语新词进行恰当的英译。
那么,外宣新词的翻译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在翻译实践中,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是以异化为主,坚持中国文化的传播;还是以归化为主,注重读者的感受?目前,汉语外宣新词的翻译效果又是如何?本文从这三个问题出发,系统研究了汉语外宣新词的英译,分析总结了汉语外宣新词的翻译原则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英译策略及英译效果。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时间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新词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分析了汉语外宣新词的概念、来源、分类和特点。在“信、达、雅”、功能对等、目的论等翻译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外宣翻译的目的和原则,提出了外宣新词的翻译原则,即:忠于原文,易于接受,传播文化。
异化还是归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通过对近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析,两种翻译策略都可用于汉语外宣新词的英译。根据样本统计,在外宣新词的英译中,不考虑外来新词的话,异化翻译被作为了主要策略,且直译是应用最多的异化翻译方法。
尽管近几年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关注日益增加,但在诸多相关研究中,鲜有关注翻译效果的。Google作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其就某个词的检索结果数量可体现出该词在世界媒体上的接受程度。鉴于此,本文利用Google高级搜索的功能,统计分析了汉语外宣新词的英译效果。根据统计结果,总体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外宣新词的翻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