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杀性自伤大学生的情绪敏感性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行为。自伤在成年人和青少年中都有较高发生率,与很多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相关,并且自伤者的自杀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自伤的高发病率和高危险性使其成为了近些年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之一。自伤者往往存在强烈的负性情绪,自伤是其缓解负性情绪的手段。有理论认为这源于自伤者的高情绪敏感性,主要表现为觉察情绪信息比常人敏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近年来研究者对该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但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结论。DSM-5对自伤的界定标准进行重新定义,然而目前鲜有研究使用DSM-5筛选自伤被试,这会导致自伤群体中同时存在病理性和非病理性两类自伤者,被试异质性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当以是否有自伤行为来筛选被试时,有必要区分病理和非病理两类自伤者。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者的情绪敏感性,并检验病理性自伤和非病理性自伤被试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1803名大学新生的自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90名作为实验被试,分为病理性自伤、非病理性自伤和无自伤三组。分别进行情绪启动实验和动态面孔表情识别实验,从生理指标(皮肤电和心率)和行为学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上检验自伤大学生的情绪敏感性。结果:(1)总体样本中过去一年内自伤的发生率为15.75%,病理性自伤的发生率为4.6%,三组被试之间无性别差异。(2)情绪启动实验结果发现不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情绪启动后,三组被试的皮肤电和心率均没有显著差异。(3)面孔识别实验结果显示病理性自伤大学生在中性情绪诱导后,准确识别动态面孔表情的速度高于非病理性自伤和无自伤组;非病理性自伤组与无自伤组之间没有差异。在悲伤情绪诱导下,三组被试在正确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上均无差异。结论:本研究在行为学指标上证明了病理性自伤者在平静状态下具有情绪敏感性高的特质;病理性自伤者和非病理性自伤者是异质群体。在自主神经生理指标上并没有发现自伤者的情绪敏感性特质。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教育战略目标的提出,各大在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大高等学校也纷纷推出线上课程。然而,在线平台中海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习者带来了“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个性化教育和K12等观念提出,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网络上学习不受时间的和地点的约束的学习方式被学生群体所青睐和喜欢。在网络上学习已经
本文就火灾高危单位消防监督管理问题加以探讨。从火灾高危单位的定义,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火灾防范措施三个方面对火灾高危管理进行诠释,并对我国现行阶段火灾高危单位标准
视唱练耳包含识谱即唱和听音辨音两大内容,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更是全国各类音乐院校入学考试的必考学科。作为中等专科学校的视唱练耳教学除了对学生的音高体系、辨音
科举题材小说,简称科举小说,就是以科举中人为主角,直接以科举考试为主要内容,或以与科考有关的生活活动和科举观念及其影响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科举中人,主要是生员,也包
目的:探讨手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跟痛症患者,均采用邵氏无痛手法结合中药熏洗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112例患者治愈率达83
结合针对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实例,阐述了在复杂环境下的石方控制爆破技术,通过控制爆破方案的选定,爆破参数的设计及相应控制措施等,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对附近密集房屋及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