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传入与中西医冲突下的上海社会(1872-1905)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商口岸的设立,西方医学大规模涌入中国。它作为从理论到实践等迥异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异质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就医学而言,西方医学的传入使得中国医界在医疗技术、医事制度、医患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改变了人们的医疗观念。以上海为例,由于医学的实用性,以及传教士开设的西医院的慈善性等因素,占清末上海人口比重最大的低收入劳动阶层最先接受了西医;而拥有一定知识、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的社会上层,对西医的接受则相对缓慢。综观清末上海就诊西医的数据,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认可、接受了西医,并形成了新的医疗观念。然受传统文化影响,在不同的医学领域,人们的认可程度是不同的。文章从《申报》出发,就有代表性的牛痘、外科和产科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天花的传染性、普遍性以及中国传统人痘的弊端,使得人们较大程度上接受了牛痘,对牛痘施种的利弊、施种时间等方面的认识也逐步提高;但因上海人口的高度流动性,对人们的接种情况也不能作过于乐观的估量。西医外科以其迅捷的疗效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一些创造性疗法更是令时人惊奇不已;对截割肢体、解剖尸体,时人则保留颇多。至于产科,受中国性别规范的深重影响,时人除了感叹西医之精良外,也强调产妇就男医的难为之处;因妇人生产关系重大,时人建议变国俗、发展女性教育,培养女医,最终在上海建成中国第一所女子中西医学院。在中西医的体验、对比、反思中,时人对中国医界的变革提出了建议,如在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医院设置、医学交流上,其中某些建议在清末已付诸实施。西医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部分,引起了社会的变迁。由于受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人们对西医的反应经历了疑忌、试用、高扬及涵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近代中国变迁的一个缩影。
其他文献
<正> 阴茎硬结症在临床上并非罕见。我院1987~1991年门诊共诊治4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年龄、病程;本组43例,年龄为36岁~54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
近年来,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然而,融资难一直是掣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反观理论
湖南大学"DAL数字建筑实验室"在联合数字建造工作营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将设计实践延伸至其他领域,基于数字化设计和建造平台,融合其他领域专业知识和设计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系列
当前人们生活方式正向现代化转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正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研究社会正义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
介绍了炭黑在塑料和橡胶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下游改性企业用炭黑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炭黑色母粒需求状况、生产现状。炭黑作为色母粒的填料,其分散性对色母粒的应用性能起到了
为研究清河、凡河流域的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采用将实际调研与文献整理比对的方法,研究清河、凡河流域的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体系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质量保证与控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是贯穿于国家治理过程始终且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在对我国传
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这是一个危机频发的时期。从自然危机到人为的危机,在持续不断的危机事件中,当代公民切身感受到了危机的威胁与危害,当代政府更是
通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的经验和教训,对现在外墙外保温体系施工的不规范,造成墙体空鼓、裂纹、剥落等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析原因,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规避一些在课外阅读中将会遇到的误区,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