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存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标志着银行业从此脱离了“坐地收钱”的现状,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如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等开始经受新一轮的考验。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长期以来以存贷利差作为收益的主要来源,其它业务未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且缺乏经济形势和市场风险的判断能力,利率的功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在操作层面上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将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如何识别金融风险,消除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消积影响,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防控风险抢抓机遇,将是农信人共同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世界上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发展状况,综合比较了其他信用社与农村信用社的优劣势,得出结论:农村信用社先天不足,抗风险能力缺乏、地域经济相对落后、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市场竞争程度较弱、信息获取滞后、监管严格等多种因素制约,且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性较高,资金使用渠道单一,风险管理能力落后,信息获取能力不足,资金营运意识淡薄,科技能力与利率定价能力不足和定价粗放等弱势。但自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来,其变化之大可观,营业网点一改往日现状,办公环境推陈出新,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成为举足轻重的社区银行、零售银行、农民银行。其次,与大型信用社相比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和决策链条短优势突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对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发展是竞争也存在机遇,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保证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本文全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影响程度,不可避免地带来行业集中度增强和存贷款利差缩小问题,资产质量会随着利率的波动有所下降,加之农村信用社历史原因形成的多种劣势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风险的加重,甚至导致无利润经营或负利润经营。同时,本文围绕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具体分析了今后经营中的转型与策略,只有农村信用社不断的调整资产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经营自主权,寻求双赢的银银合作模式,改变原来单一、粗放的传统经营模式,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量化分析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投资渠道,发展中间业务,提升非利息收入比重,健全产品定价机制,改变原始的经营风格,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建立人才培养库,真正做到软件硬件齐备上阵,才能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浪潮中经得起挑战。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农村信用社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运用富余资金,准确把握市场波动创造利润,提高综合收益水平已是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