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于1992年成立,自那时起我国基金市场与资本市场就在种类繁多的基金产品推动下蓬勃发展。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基金行业构建起了完整的产品线。但产品种类模式化,投资方式专业化,管理系统化的传统型基金产品形成了一个创新的壁垒,阻碍了基金行业的继续发展。我国基金行业要想继续前行,拓宽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走出传统的投资模式,适应市场的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在各个投资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分级基金就是在基金行业适应市场,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出现的。分级基金本质上是一种结构化创新型产品,是指通过对某投资组合的收益或者净资产的分解,将其收益与风险进行不对称切割后,形成不同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通常情况下,分级基金包含两类子份额:低风险份额(A份额)和高风险份额(B份额),低风险份额享有固定的收益,高风险份额在承担较高风险时享受超额收益。我国第一只分级基金在2007年成立至今。历时8年的发展,分级基金产品框架经历多次变革后逐步稳定,规模从起初的60亿元,历经两次增长,规模到现在已经高达5000多亿元。分级基金的品种层出不穷,种类日趋繁多,投资者因其独特的设计机制而趋之若鹜。2014年至2015年之间,多只分级基金的B份额爆发给投资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分级基金也成为投资者们重要的投资标的。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本文对分级基金的折溢价和套利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分级基金套利的时滞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统计套利和股指期货对冲的形式尝试着对该问题实施解决。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分级基金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思路与框架。然后介绍了分级基金的产品特征,包括分级基金的定义,净值的计算方式,收益分配方式,杠杆倍数、折算机制以及配对转换机制。其次介绍了分级基金折溢价分析,并说明了两份额折溢价率之间的相互的决定性关系,并指出正是因为两类份额都存在着折溢价才使得分级基金有套利交易的可能。再次介绍分级基金套利的时滞性研究,对分级基金时滞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分别是基于协整理论的成对交易策略和基于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策略,并对设定的策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回顾全文,并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