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s,PDAC)起病隐匿、恶性度高、预后差,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之一。为了准确判断预后,尽早制定治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旨在动态增强CT的基础上,探讨影像定量特征预测≤30 mm的可切除性胰头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受术前标准胰腺双期增强CT扫描,经病理证实为胰头PDAC且肿瘤的最大径≤30 mm的患者312例,将他们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其中训练集有212人,验证集有100人。通过在训练集中构建预测模型,然后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和评价预测结果。首先将每个患者的图像导入开源软件3D slicer中,以胰腺实质期为固定相,对平扫期及门脉期图像进行精准弹性配准,使得同一肿瘤层面周围临近结构及扫描层厚保持一致;在实质期勾画肿瘤每个层面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且尽可能选取与病灶同在一个层面勾画周围胰腺实质的ROI,以获得肿瘤及周围胰腺实质的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存储为VOI的mask文件。采用Matlab自编脚本提取三期肿瘤及周围胰腺实质VOI内的各CT点值,以分别获得肿瘤与周围胰腺实质、肿瘤强化后的CT差值(delta)及CT比值(ratio)。由两名具备10年以上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生评价肿瘤的影像形态学特征。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用以评估肿瘤内的纤维间质含量。结合临床病理数据资料及所有影像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预测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获得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临床病理特征结合影像学特征(影像定量特征及肿瘤影像形态学特征)能够提高PDAC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在训练集中DFS及OS的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分别为0.766和0.790,在验证集中DFS和OS的C-index分别为0.739和0.772。其中最具有预测性的影像定量特征是胰腺实质期肿瘤与周围实质的CT差值—delta 3(DFS:风险比=2.122;OS:风险比=2.375;P值均<0.001)。将胰腺实质期肿瘤与周围实质CT值差—delta 3的中位值28作为分界点,分为高低两组进行比较,得到高delta 3的肿瘤病理级别更高(P=0.014)、肿瘤内的纤维间质含量更少(P<0.001),生存时间更短(P<0.001)。基于肿瘤大小(20 mm为分界点)及delta 3的危险分层,得到低delta 3且肿瘤最大径≤20 mm的肿瘤,患者临床预后最好,中位DFS是36个月,中位OS是42个月;然而高delta 3的肿瘤,无论肿瘤是大是小,患者预后总体都较差,中位DFS是12个月,中位OS是19个月。结论:临床病理特征结合影像特征能够提高预测性能;影像定量特征delta 3是影响PDA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且能够反映肿瘤的病理级别及其内的纤维间质含量,有助于对具有不同临床结果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