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关于建议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虽然以往研究探讨过不同场景下的建议,但是研究中国语境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中答辩委员的建议的少之又少。第二,几乎所有研究都停留在个人建议层面,而忽视了集体建议。第三,现有关于建议的研究似乎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不管建议是事先期待的还是不被期待的,它都会不利于建议双方和谐人际关系的实现。这主要是因为建议的本质特征,即建议双方之间的非对称性,不利于建议接受者构建有能力的参与者这一身份。但是,中国语境下的集体建议是不是也呈现出类似的人际关系管理特征,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本研究以Spencer-Oatey(2000)的人际管理模式为理论依据,旨在探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这一场景下,答辩委员如何在实现集体建议的过程中体现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本研究集体建议的定义是:针对某一具体场景、由至少两名老师共同提出的、与建议接受者息息相关并且对其有帮助有价值的(Vehvil?inen 2001:373)话语活动,它既包括信息成分又包括建议成分。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一,中国学术场景下集体建议的话语特征是什么?二,这一场景下集体建议实现的和谐取向的人际功能是什么?三,在集体建议过程中这些和谐取向的人际功能是通过什么样的策略实现的?为回答上述三个研究问题,笔者录了15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转录成155300字的语料,并一共从中发现56个集体建议的例子。这56个例子就构成本研究自创的小型语料库。通过观察语料库中的所有语料,并基于以往关于建议的研究,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集体建议体现出下面九种具体的话语特征:(1)总结他人的间接建议,(2)肯定他人的直接建议,(3)肯定他人的间接建议,(4)解释他人的间接建议,(5)解释他人的直接建议,(6)举例说明他人的间接建议,(7)否定答辩人不同于答辩委员的观点或争论,(8)将他人的直接建议具体化,(9)将他人的间接建议具体化。此外根据卡方检验,总结他人的间接建议以及将他人的间接建议具体化在数量上相当,而其他七种特征也在数量上相当。但是总结他人的间接建议以及将他人的间接建议具体化在此场景中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种。第二,这一中国学术场景下的集体建议实现了两种和谐取向的人际语用功能:挽回面子功能和融入交际功能。但是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功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具体说来,语料中融入交际功能的例子有55个(其中2个与挽回面子功能的例子重合),远多于挽回面子功能的3个例子。所以在此中国学术场景下集体建议实现的最主要的功能是融入交际功能。第三,挽回面子功能是通过赞扬和尊重的策略实现的,而融入交际功能是通过增强语气,维护,移情,赞扬和尊重这五种策略实现的。用卡方检验分析融入交际这五种策略在数量上的关系,结果显示尽管答辩委员也会使用少量赞扬,维护和尊重的策略,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移情和强化语气的策略来融入交际。本研究跳出了个人建议的层面,从集体建议层面来研究建议。结果表明给建议能够实现和谐的人际管理,这挑战了以往绝大多数研究的结论,即不管是期待的还是不被期待的,给建议本身都不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