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明南词,是流行于宁波地区的曲艺,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因其文辞精美华丽,注重平仄,在诞生之初就颇受上层人士欢迎,有“南词进华堂”之美誉。其表演形式为艺人自弹三弦演唱或由多种乐器伴奏。其伴奏乐器多为“丝”、“竹”材质,例如三弦、琵琶、扬琴、二胡、箫等。四明南词的伴奏音乐以“支声性复调”为特点,为唱腔伴奏时,各件乐器既能够衬托唱腔,又能够在同一旋律框架下各自发挥特色,使用不同的演奏技法,使横向旋律在纵向上得到丰满,形成多重音色叠置的音响效果。宁波丝竹乐的诞生与四明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宁波丝竹乐的乐曲均来自于四明南词的纯器乐曲,在乐器编制上几乎一致。四明南词伴奏近似于丝竹合乐方式,对宁波丝竹乐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宁波丝竹乐是从四明南词的伴奏中分离,独立成为乐种。本文以宁波地区曲艺四明南词与受其影响下所生发的宁波丝竹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从曲种到乐种的发展路线为线索,探寻四明南词伴奏音乐的伴奏手法以及其伴奏手法与丝竹合乐方式的关联性,并且以四明南词与宁波地区较为活跃的“天一”丝竹社为田野对象,对二者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探寻当下二者在当前发展路径上是否还有紧密联系。本文将分为三章,第一章:宁波丝竹活动寻踪,主要从历史文献中入手,查探宁波地区丝竹相关的音乐活动;第二章:相合——四明南词及其伴奏音乐,从四明南词的唱腔、腔句、落音、伴奏手法等方面切入,探寻四明南词伴奏音乐的程式性,归纳其伴奏手法。第三章,分离——宁波丝竹乐与四明南词现状,本章将主要对宁波丝竹乐与四明南词在音乐本体上的相似性探寻,以及对二者当下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探寻二者当前的发展路径,并就此引发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