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是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是一部改革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重工业部门围绕工业体质改革而展开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抨击了守旧势力的顽固思想和不良作风,赞美了改革先锋的英勇斗争。《沉重的翅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改革开放过程,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笔者通过对比中英文文本,发现译者对原作进行大量删减。本文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归结译文删减案例,分析译者采用删减译法的原因。 笔者发现译者的删略并不是任意而为,笔者利用译者行为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得出:译者为保留原作风格以及文本的主题思想,对原文本中过于繁复、冗长的叙述做了局部的删减或简化。同时根据模式中的务实角度,笔者发现译者受到两大翻译外部因素影响,即国内政策及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首先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文学气场并制约外译内容;其次,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爆发,国外对女性作品尤为关注。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为了能够更好地传达原作风格,戴乃迭利用其特殊的双重身份属性,对原文进行大量删减以满足西方熟悉现代叙事手法的读者的口味。同时,笔者发现译者行为是存在规律的,多徘徊于作者/原文-读者/社会之间,当“求真”无法实现时,译者会将目光投向“务实”,从而实现译者从语言人到社会人的身份转换。 本文通过翻译内、外两方面对《沉重的翅膀》英译本中删减译法进行研究,拓宽了译者研究范围,扩大译文质量筛选标准,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