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在城市交通中提出对待大城市家用小汽车发展的明确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该文回顾了国外家用小汽车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家用小汽车发展与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的固有规律,为中国城市家用小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文以中国大城市家用小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城市家用小汽车发展现状和特征做了概括性的分析,归纳出家用小汽车的发展特征.并将之置于广泛的社会经济系统背景下,对中国家用小汽车发展的特定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以及制约家用小汽车发展的因素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从本质上探讨家用小汽车的宏观发展机制.由此提出城市家用小汽车发展模式,即在公交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小汽车进入家庭,并形成合理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接着阐述了家用小汽车发展对城市形态、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在城市不断膨胀和郊区化的趋势下,小汽车发展进一步促成了城市结构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合理调整.面对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家用小汽车发展能促进交通结构的优化.分析了影响家用小汽车拥有和使用的因素,对城市家用小汽车的发展规模作了预测.并指出,中国城市已进入家用小汽车发展的导入期,发展进程将不断加速.通过应用道路交通供需平衡方法,建立道路时空资源与运营特性、道路时空资源与出行需求之间关系,分析了基于"时空消耗"概念的路网容量计算模型.在城市交通的供求之间建立了可比的关系式,并寻求实现供求平衡的最佳交通模式和为适度发展小汽车规模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最后,结合城市交通问题解决的三个阶段,针对中国家用小汽车发展的实际,指出目前采取的对策应该是从加强交通供给出发为主,同时辅之以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并以上海为例进行了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