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以缓解土地供给矛盾,成为许多地方的普遍做法。然而土地不仅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更是失地农民的核心利益。在实际征地工作中,鉴于土地利益分配不公、征地程序失范等因素,在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征收转为建设用地后,失地农民既得利益受损,导致政府和失地农民冲突不断,因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因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呈现组织性、目的性、计划性等特点,参与人数增多、规模扩大、对立性增强,抗衡方式逐级升级,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损害政府形象的负面事件。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作为探讨农村地区矛盾和冲突解决的典型案例,不仅事关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新形势下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验。因此,正确认识、积极预防、有效治理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社会环境的同时,更是探索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的重要选题。基于此,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以L区L镇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作为基础研究案例,进而以点带面,探讨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发生一般性的原因和普遍解决路径。在第一章引言中,立足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从学术层面参考借鉴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发生原因和对策,在此基础,明晰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路径。在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中,厘清了群体性事件、农村群体性事件等相关概念,重点阐述了本文研究运用的公共治理、社会冲突、应急管理等三大理论内容,并就理论和本文的结合点做了详实的阐述。在第三章L区L镇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简介中,紧扣本文研究案例L区L镇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调查法、定量和定性分析等方法,介绍了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发展和处置,对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予以分析,为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在第四章L区L镇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原因剖析中,基于前三章节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探讨L镇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基于源头预防、利益协调制度、舆情管理、应急处置等四方面原因,为一般性对策研究提供借鉴。在第五章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中,基于前述研究,从坚持源头预防为先、完善利益协调制度、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等四方面对策,为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在最后一章结论与研究展望中,结合前文研究成果,总结提炼本文结论,并且对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