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医疗中多种治疗方案下的最优分配准则估计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不同特征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个性化医疗旨在根据患者特征给个体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因此,个性化医疗成为了临床和干预科学家越来越重视的研究课题。传统的方法通过估计条件期望结果来找到最优治疗分配准则。这类方法通过多重检验策略[82]或者是通过预测的方法[33],尝试将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区分开。最近出现的结果加权学习方法绕过对协变量与治疗方案交互效应的估计,通过最大化期望临床结果直接寻找最优分配准则[94,96]。然而,几乎所有现有的结果加权学习方法都只针对两种治疗方案的情况,而且这类方法并不能直接拓展到多种治疗方案的情况。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三种或更多种治疗方案并存的情况下,解决最优分配准则估计问题,并研究其理论性质和经验性质,主要工作如下:最优分配准则的估计涉及0-1损失,该损失由于不连续性和非凸性难以求解最大化问题。在仅有两种治疗方案选择的情况下,0-1损失可以由一个凸替代损失代替——折叶损失。在多种治疗方案并存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在多类别支持向量机[54]中使用的一种向量化折叶损失,并证明了解释向量化折叶损失有效性的Fisher一致性。同时,我们利用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RKHS)的技巧[54],将计算困难的原始最小化问题转化为满足一些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这类二次规划问题可以通过现有的软件包轻松实现。另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随着训练数据集的样本量增加到无穷大,关于RKHS中解的风险能否收敛到未知的最优分配准则的风险,这一性质被称为风险一致性。我们首先建立了向量化折叶损失下的超额风险与期望临床结果下的超额风险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我们证明了所提出的最优分配准则估计具有风险一致性。所有现有的方法都局限于损失相等的情况,即误分类代价是相等的。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不相等损失的情况,特别是在医疗应用中。因此,我们开发了一个大框架,将结果加权学习方法扩展到不相等损失的情况下,并且使用了向量化折叶损失下的不相等损失函数建立了Fisher 一致性和风险一致性。另外,通过引入结构化多类别支持向量机来进一步增强最优分配准则估计的解释性,识别出重要的预测变量。我们在原先风险函数的基础上,在泛函子空间的权重之和上额外增加了一个k惩罚项,这促使了最终解的稀疏性。同时,我们给出了简单易操作的一步更新过程来求解最终的最优分配准则估计。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可以测量到的协变量数量非常大,然而实际上与临床结果相关的协变量数量通常又很小,这表明在构建最优分配准则的过程中协变量选择或维度降低的必要性。因此提出一种自适应协变量筛选过程,可以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分别进行协变量筛选或维度降低过程。如果协变量筛选或维度降低过程能够保持一致性,那么我们提出的方法仍然是风险一致的。除了理论推导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许多模拟以评估所提出方法在低维协变量和高维协变量情况下的表现。我们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对多比较方法和加权分类方法。通过模拟可以发现,我们所提出方法的表现不论从误判率或超额风险而言都更好,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高维协变量的情况下,当样本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所提出方法与Oracle方法性能接近。最后,我们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具有四种干预措施的癌症行为研究的实际数据集。我们定义了 一种相对治疗效应来衡量分配准则的效果,并使用了 m-out-of-n bootstrap方法来构建相对治疗效应的置信区间。结果表明,使用我们提出的方法构建最优分配准则估计的确有所获益。本文的结论和方法丰富了最优分配准则的估计方法,将有助于分析生物统计应用领域中个性化医疗上遇到的复杂多变的问题。
其他文献
冬眠是动物在与环境的长期互动中,逐渐演化出来的一套生存策略,用于抵抗冬季低温和食物匮乏。动物在冬眠期间通常呈现出蛰伏和苏醒两种生理状态的交替,而交替之间往往会出现剧烈的生理波动,例如在蛰伏状态,体温、代谢率、心率和耗氧量均会显著降低,而在苏醒状态,这些生理指标又会迅速回升。这些剧烈的生理波动对于非冬眠动物往往是致死的,而冬眠动物却没有受到明显的伤害。动物在冬眠过程中优异的代谢调控和组织保护能力令人
为实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我国正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凭借其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在我国飞速发展,成为了“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在直流输电迈向更高电压等级、更大传输容量和更紧凑的输电结构的趋势下,
现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有事实表明,许多实际问题最终均可以归结或部分归结为非线性方程与约束的求解.由于数值计算方法往往存在误差且不完备,随着对系统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数值求解方法已愈发难以胜任.近年来,代数与计算机交叉结合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基于代数理论的严格证明保证了求解方法的准确性与完备性,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则为代数求解方法的高效实现提供了强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发展使激光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并达到10~222 W/cm~2的量级,极大拓宽了激光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粒子加速问题一直以来引人瞩目,在实验和理论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提出了很多粒子加速方案。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除了粒子束能量的提高,束流品质的改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粒子束流的品质不仅与激光-粒子束的相
第一部分预处理巨噬细胞膜包被金纳米笼治疗细菌感染实验目的:金纳米笼(gold-silver nanocages,GSNCs)在近红外激光的照射下具有光热效应,由此金纳米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同时由于金纳米笼具有中空的内部结构和多孔的壁结构,因此该纳米颗粒可以作为抗菌药物的载体。而巨噬细胞膜表面存在细菌识别受体,它与细菌中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由此本实验针对以上两种材料,
代数曲面上的叶层化是纤维化的推广,代数叶层化双有理等价于某个曲面纤维化。纤维化的有些双有理不变量可以推广到叶层化,例如纤维化的小平维数和模不变量等,它们在叶层化的推广分别是小平维数和陈数,都是双有理不变量。纤维化一般纤维的亏格是双有理不变量,但无法将其推广到叶层化。利用小平维数可以将非一般型的叶层化粗略地分为8大类,其中4类是非代数的。一般型叶层化也可以分为代数的(亏格2)≥2的Non-isotr
原子分子内阿秒时间尺度的电子超快动力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对于认识物质的基本结构,操控化学反应以及探索生命活动本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时频域精密控制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以及电子-离子符合探测技术的发展,为精密测量并控制原子分子内电子阿秒超快运动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本论文利用冷靶反冲动量成像谱仪,通过符合探测原子分子光电离解离产生的电子和离子的三维动量,致力于超快激光场作用下原子分子
第一部分结节大小对US-FNA样本BSRTC检测甲状腺癌检出效能影响研究目的:分析结节大小对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US-FNA)细胞学(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BSRTC)检测甲状腺癌检出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1-2020.8在我
蝙蝠具有众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本论文围绕蝙蝠视觉、回声定位及其冬眠特性展开,分别就蝙蝠紫外视觉能力、语言基因Foxp2与回声定位相关核团及冬眠前后一类新兴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s进行了相关的脑区组织学比较研究: 1:为揭示蝙蝠基于视锥细胞的紫外视觉能力,本研究对四种不同生态习性且具代表性的蝙蝠进行了双目紫外刺激实验。通过比较分析主视皮层Fos蛋白的表达差异,我们发现:在食虫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在疾病的过程中,免疫复合物可以影响各种器官,包括肺、心脏、肾脏、脑、周围神经、皮肤和浆膜,心脏是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SLE患者心脏受累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包括心包积液、心肌炎、瓣膜病、无菌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等,所有这些心血管并发症均会增加SLE的死亡率。因此,早期、准确、全面评价SLE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