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下基于SMA智能隔震支座的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建筑是点缀美化城市的,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的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自然灾害(风载荷和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减小甚至是遏制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建筑结构的隔震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半主动结构控制是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的产物,本文是在前人研制的叠层橡胶支座的基础上用形状记忆合金(SMA)有效的、合理的布置在橡胶支座的四周,并在隔震结构中加入温感控制器来充分发挥SMA绞线的形状记忆效应的特性,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研制出SMA智能隔震支座。分析并研究了SMA智能隔震支座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用结构动力学分析法写出了运动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于隔震支座对的三层框架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并对位移、加速度进行时程分析,此外还对半主动控制存在的时滞效应问题提出了两种补偿策略且模拟分析了补偿策略的效果。得到了以下结论:(1)温控传感器使SMA绞线充分发挥出了形状记忆效应的特性,有效的改变隔震系统的阻尼和增大回复力,进而使上部建筑物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响应变小,最终使隔震系统有了良好的隔震效果,并且使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有所提升,此外还使隔震结构具有了智能性、自适应性。(2)通过模拟分析,三种支座(普通叠层橡胶支座、SMA——叠层橡胶复合支座、SMA智能隔震支座)相比之下,SMA智能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最佳。(3)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时滞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小其影响,提出了移相法和状态补偿法。移相法和状态补偿法在一定程度上与实时结构控制效果差不多,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执行性。以上对SMA智能隔震支座的研究与分析,这对以后的结构振动控制的隔震设计以及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微薄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矿物掺合料是指在配制混凝土时加入的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能性的无机矿物细粉。作为一种辅助胶凝材料,它己成为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第六组分。煅烧煤矸石作为矿物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经逐渐成为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多以抛物线形式布置,为了使预应力钢筋束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采用四段抛物线法布筋,
该文在继承和发展国内外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围绕推倒分析方法、能力谱方法、地震损伤分析和地震损伤性能设计方法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法,首次探讨
钢管结构由于自身的诸多优异性能,已经在国内外各类结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与管之间的连接节点是管结构设计制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对钢管节点的形式进行了详细
实时拟动力(子结构)实验方法由拟动力实验发展而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速度相关型材料的性能。与拟动力实验一样,实时子结构实验中数值积分方法是决定实验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
岩石工程中石方开挖和地下隧道的开挖为卸载条件,当前在岩体力学的计算分析中,采用的是常规加载试验得到的参数和常规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即使是在丌挖中模拟卸荷,但也是按荷
对于剪力滞问题的研究,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于剪力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往
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开始大兴水利建设,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或者计划建设,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这为改变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提供了可能,为我国北方和西北地
如何评价地震作用下结构遭受的损伤程度,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地震应急期间快速、及时、准确地做好受震建筑的震损评估是房屋安全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通过已有的试验已经证明了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在钢骨混凝土异形柱中是成立,所以本文是在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利用数值积分的方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得到了钢骨混凝土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