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恩替卡韦对HBV抗病毒治疗疗效的研究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内容,临床上已经注意到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不同临床时期的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而B、C基因型的CHB不同临床时期是否影响恩替卡韦对CHB的抗病毒疗效,目前报道较少,明确恩替卡韦对B、C基因型CHB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恩替卡韦对B、C基因型乙肝患者的临床用药,争取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特别是在其他药物抗病毒疗效欠佳、耐药率高且患者依从性差的情况下,通过恩替卡韦对B、C基因型CHB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性观察,对促进临床乙肝病毒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B、C基因型CHB患者之间的抗病毒治疗疗效并比较差异性。方法:对我院符合标准的初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期、肝硬化代偿期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分别观察CHB患者在经恩替卡韦治疗4、12、24及48周时,HBVDNA载量、HBsAg定量、TBIL定量、ALB定量及ALT水平。治疗结束后观察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及肝硬化失代偿期中腹水,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初始抗病毒治疗的B基因型CHB患者60例、C基因型CHB患者100例,(1)性别分布,男性119人,占病例总数的74.37%(119/160),女性41人,占病例总数的25.63%(41/160)。男女比例2.9:1,男性感染HBV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2倍以上。(2)年龄分布,30-50岁的患者比例最高,占病例总数的63.75%(102/160)。(3)CHB患者治疗基线时水平:160例B、C基因型CHB患者治疗前HBVDNA载量、HBsAg定量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炎期、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水平(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例CHB患者治疗后HBVDNA载量及ALT水平较基线时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81.25%,ALT复常率78.75%,但B、C基因型两组患者HBVDNA载量变化及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肝炎期及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在治疗4、12、24及48周时,HBVDNA阴转率及ALT阴转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6)B基因型CHB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经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疗效显著,至治疗结束时,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腹水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出血患者及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肝性脑病患者均较基线时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C基因型CHB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经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疗效与基线时相比也得到相似结果,但相同时期的B、C两基因型患者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相同时期的B、C基因型之间相比,HBVDNA阴转率、ALT阴转率ALB复常率、TBIL复常率及HBsAg阴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与B、C基因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