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方视角下旅游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 ——以西安市曲江旅游产业集群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各行为主体(企业、地方政府等组织机构)基于知识、技术等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并突破地理界限力争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其创新合作伙伴,可以看出在多空间尺度上进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创新发展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旅游产业集群作为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模式,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通过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进行探析,将对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全球—地方视角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而对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实证研究明显不足。虽然国外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了全球网络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战略耦合会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动态发展,但多数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的视角仍局限于其区域内部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任何区域及企业都不能仅依赖于区域内的有限知识进行发展与创新,其封闭的网络会使得区域及其内部企业产生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阻碍区域经济的提升,而应该突破地理界限寻求区域外部有价值的创新知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如今的全球信息化时代,区域内的企业获取创新知识的渠道逐渐增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创新知识对区域内的企业都是有利的,企业需要对获取到的外部信息进行筛选,将与本企业的文化制度及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与重组,要综合审视区域知识与外部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不能只强调单一方面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现如今,旅游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从全球与地方这两个视角共同出发,将会更大程度上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与竞争力。因此,本文将以西安市曲江旅游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球和地方的关系,以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以及本地蜂鸣—全球通道理论模型来探讨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机制。首先,基于全球-地方创新网络以及旅游产业集群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全球—地方视角下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分析框架。其次,以西安市曲江旅游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相关资料基础上,构建本研究的访谈题纲与调查问卷,然后对曲江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访谈得到本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与数据,并通过Ucinet6.0软件对西安市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情况进行可视化的网络分析。基于此,来探讨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网络内部各行为主体的类型以及相互间互动的方式、网络的空间结网尺度和参与外部通道建设的形式。与此同时,通过对西安市曲江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其在全球与地方视角下的创新机制。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在相关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下列三个结论:(1)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已显现出全球—地方联结的网络尺度雏形,然而研究发现,位于集群内的大多数企业(除跨国连锁企业),其交流与合作仍然以本市和本国尺度为主。(2)在曲江旅游产业集群中,跨国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对集群内的企业实现创新起到一定的作用。集群内的企业是否能获得外部区域的相关创新知识,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其提供一定的平台。(3)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由本地蜂鸣与全球通道协同而形成的。本地区域借助“组织联系通道”使得本国甚或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在本地投资建设,扩大本地的创新结网尺度,而区域内的其他企业则通过吸收流动在本地网络的知识与信息而获得创新。同时,企业也可借助“个人关系通道”(例如亲戚、朋友等)与区域外的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共享区域及企业发展的知识资源,并自发地扩散到本地区域内为其他企业所吸收。知识资源通过这两种区域的外部通道形式而进行全球范围的流动,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现有研究中,对于初中英语写作错误的研究很少,关于教师对于学生写作错误态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探究了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并访谈了初中英语教师,以回答两个研究问题:(1)测试环境下初中英语写作错误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布的?(2)初中英语教师对待学生写作中错误的态度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错
近些年,中国越来越多媒体开始建立纪录片频道,国际国内市场均得到迅速拓展,甚至西方一些报业评价中国纪录片尤其人文型纪录片是意识形态输出,虽说褒贬不一,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纪录片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鉴于纪录片是将视觉听觉相结合的艺术,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除了画面,声音也是重要的一环,声音不是画面的附件或陪衬,而是一个整体,画面是信息的一部分,声音则是另外的一部分,声画同等重要,没有声音的纪录
如今越来越多的校企翻译项目转移到线上进行,项目中的翻译模式也随之变成以互联网为基础,依靠群体智慧的众包翻译模式。该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能够帮助校企翻译项目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更为开放且灵活的翻译方式。然而,许多学者如Désilets和Meer在对大量的众包翻译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由于众包翻译模式具有自愿性和开放性,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两大风险:译者翻译积极性减退和译文质量下降
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对其传播推广的大量需求。作为科学技术的主要传播渠道,科技新闻对编译的准确性、专业性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编译后的新闻不符合相关标准会直接影响新闻的及时发布。要想做好科技新闻编译,必须归纳分析并解决编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科技新闻编译的研究极具必要性。本实践报告基于作者在环球网商务资讯频道的实践,以科技新闻英译汉编译实践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梳理归纳了以下新闻编译问
本文通过探究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分析,从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企业作为社会中主要经济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环境损耗,为对企业环境污染行进行约束,引导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我国首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应运而生。自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之日起在我国执行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同时废止,该法的实施被赋予改变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期待。因此,本文从环保税征收和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视角,探究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现状和其政策
近年来我国社会分层化日益明显,城市公共空间在社会服务层面的需要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城市商业街是城市居民进行消费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日益成为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商业街人本性休闲空间的丰富与完善,不仅体现在其社会服务能力方面,也体现在休闲空间公正方面。商业街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其原本是大众重要的购物消费场所,随着人们对公共空间功能需求的快速增加,国内外学术界对城市商业街的休闲功能研究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
通过总结中医古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等论述,包括“蝴蝶斑”“阴阳毒”“痹证”“五脏痹”“虚劳病”等名称,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背后蕴含的病因病机,并结合现代医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辨证分型、治则治法等认识,丰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病辨证治疗体系,为命名提供参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意识”课程目标被提升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同时,新课标提出包括“文化知识”和“主题”的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指出所有主题语境都应包含文化范畴,提出高中英语课程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英语阅读作为重要的语篇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主题。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于文化主题的关注度不够。为此,本研究从基于文化主题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出发,提出策略,以推
自2010年《人民文学》第二期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蓬勃发展。非虚构写作的兴起意味着更多普通人渴望用新的写作方式来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各大新媒体平台为素人作者非虚构作品提供了发表与传播的平台。综上,素人作者逐渐成为非虚构写作的主力,素人作者非虚构作品的叙事特征也成为了值得探究的对象。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真实故事计划”中素人作者的非虚构故事和素人作者的两部优秀非虚构作品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