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换载体,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原始图像在存储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传输时又会占用较大的带宽。因此,对图像进行压缩以便存储和传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硬件实现方面,由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高度专用化使其不适合设计灵活的神经网络同时它的开发效率较低,FPGA在流程控制方面能力相对较弱及其特有的硬件结构,使得FPGA在算法的实现和移植过程中非常不便,而ZYNQ嵌入式平台具有ARM的流程控制优势和FPGA的并行运算的优点,所以一般使用ZYNQ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硬件实现。本文从图像压缩理论出发,首先对图像数据的冗余进行介绍,也正是因为图像数据中这些冗余,所以才使图像压缩成为可能。然后介绍了图像压缩编码方法,接着,介绍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详细介绍了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算法,根据现有递归神经网络算法的优缺点,搭建并优化了一个新的递归神经网络图像压缩模型,该模型通过卷积层和递归层构成编码器网络,卷积层构成二值化网络而卷积层和递归层构成解码器网络,实现图像压缩编码和解码网络重建操作,并通过ImageNet数据集训练递归神经网络图像压缩模型。最后将本文算法与其他图像压缩算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多尺度结构相似度(MS-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针对本文提出的图像压缩模型,本文利用ZYNQ进行设计并实现该图像压缩系统。首先,根据本文递归神经网络算法的特点进行系统的软硬划分,其次介绍了本文硬件实现的整体架构。本文软硬划分是FPGA端实现卷积计算模块、激活函数及递归网络的计算模块,ARM端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取及控制FPGA端中各个模块的运行。使用Xilinx公司的高层次综合工具对FPGA端的每个模块进行编写,之后将编写的代码封装成IP,其次在Vivado软件中搭建以递归神经网络硬件IP为核心的硬件系统,最后使用Xilinx的ZYNQ7000系列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往工业现场指示仪表主要采用人工读数的方式获取信息,近年来,逐步发展为利用机器视觉的仪表读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对于仪表的数量和种类均较多的场合,如化工厂、炼油厂车间,以往的读数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为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搭载摄像头的自主导航机器人,进行仪表位置的巡航工作。本文分析了坐标系统、环境地图模型与机器人运
本文针对在粗糙表面的结合部特性研究中,大量文献对结合面的接触特性研究通常将其视为各向同性粗糙表面。但实际中绝大多数加工平面经研究发现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提出了具有各向异性特征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及接触阻尼模型。该模型将粗糙表面上的微凸体等效为椭球微凸体,将粗糙表面等效为各向异性表面。在构建表达各向异性结合面接触解析模型时,本文建立了两椭球微凸体随主曲率夹角变化,包含弹性、弹塑性过渡阶段的法向、
直线电机作为工业中最基本的装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超精密驱动、军事、轨道交通、医疗及半导体等领域,其性能决定着最终产品的性能和成本。然而,直驱工作台在运行中极易受到诸如振动、摩擦和噪声等不利因素干扰,导致其轨迹跟踪精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增加系统的能耗。因此,在保证直驱工作台轨迹跟踪精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控制算法调节各个运动轴的驱动力,进而降低系统能耗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成为直线电机领域
仿生爪刺式爬壁机器人模仿昆虫足部尖爪和倒刺在粗糙表面上抓附的原理,能够实现在陡峭甚至垂直的粗糙墙壁上爬行,在桥梁检测、灾难搜救、军事侦察、小行星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仿生爪刺式爬壁机器人通常采用腿足式结构,足部交替抓附爬行,相对机器人本体来说其足部抓附面积较小,且足部爪刺对粗糙壁面复杂形貌的适应性不足,影响了机器人爬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考虑实际壁面的表面形貌分布特点,建立了爪刺在粗
偏频技术是激光陀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实用化的各种偏频技术引入了活动部件、非互易光学器件、谐振腔额外损耗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激光陀螺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棱镜式激光陀螺的环形光路由全反射棱镜构成,其避免了反射镜的后向散射对陀螺闭锁效应的影响,使其闭锁阈值变小。此外,研究发现当激光陀螺工作在特殊的双纵模非对称频率状态下,两纵模的振荡强度比满足确定的关系时,陀螺呈现自偏频状态,即:陀螺可以无偏频的检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持续发展,煤矿综采区域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刮板输送机链轮组件经常由于密封失效导致频繁升井维修,不但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产能,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链轮组件浮动油封失效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链轮组件的密封方式,即指尖密封。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企业的实地调研,掌握了刮板输送机链轮组件工作原理,对链轮组
静脉穿刺作为普遍的医疗手段,应用于采血、输液及靶向治疗等场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静脉穿刺机器人能够代替医护人员执行静脉穿刺,实现医疗过程的高效率和自动化。目前的研究过程中,对于血管的穿刺仿真和实验大都基于单层血管组织,没有考虑实际穿刺过程中上层软组织对血管层的影响,且穿刺生物软组织时很少考虑力稳定控制。因此,本文针对穿刺皮肤-血管组织过程中,皮肤等软组织变形对血管目标区域挤压导致偏移、穿刺力变化规
电主轴作为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质量。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主轴的生热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热变形是造成加工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型号为150MD2412.5的磨削电主轴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轴承动态参数在内的轴承拟静力学模型,分析轴承内部的生热机理,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结合实验验证的手段对其内部的温度场以及变形场进行分析,依据仿真结果优化机械轴结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科技的发展带动机器人技术不断提升,目前多机器人系统的应用逐渐走向普及化和实用化。对机器人进行精确定位是保证生产作业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提高机器人工作效率和促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机器视觉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测量技术,原理上具有非接触、实时性强、信息量丰富等显著优点,在工业生产及机器人定位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多机器人系统很难实现多目标定位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机器视觉测量技术对
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简称ECT)是一种可视化多相流参数检测技术。由于其具有非侵入性、时间分辨率高、无辐射、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涉及气固两相流、气液两相流以及三相流等相关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ECT传感器本身存在的灵敏度低且空间分布不均匀、输出信号动态范围大等问题,不仅影响图像重建质量,还对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