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现代化的社会不断走向信息化,统计与概率在各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多元化。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但是却常常忽视随机性事件这一概率基本概念的教学,缺少对学生随机性概念认知的培养。国内外关于学生随机性概念认知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具有针对学生数学教育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研究将对学生随机性概念认知的发展进行针对性和深入性的研究。本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如下。(1)学生随机性认知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一是研究“学生随机性认知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二是研究“在随机选择、随机分布和随机混合等认知维度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发展的重要时期”。(2)学生随机性认知的认知错误,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有哪些认知错误;二是这些认知错误,在何时产生,哪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除,哪些不会消除?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如下。(1)基于问题查找文献,设计问卷,进行多次修改并进行试测。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开展调查,获取数据资料;(2)通过SPSS20.0和Excel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访谈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得到结论,提出建议。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学生随机性概念认知发展的一般过程为:学生随机性的认知水平,7-9岁逐渐提高,9-14岁逐渐降低,14-16岁逐渐提高,16-18岁逐渐降低。(2)学生随机性概念认知的发展阶段为:7-9岁为上升发展阶段Ⅰ,9-14岁为倒退发展阶段Ⅰ,14-16岁为上升发展阶段Ⅱ,16-18岁为倒退发展阶段Ⅱ;9岁和16岁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3)学生在随机选择、随机分布和随机混合等不同认知维度下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4)学生表现出的认知错误主要有放弃判断、主观判断、题意理解偏差和运用模糊(错误)的概率相关知识。(5)学生随机性概念认知的错误,逐渐消除的有,放弃判断和题意理解偏差;逐渐产生的有,运用模糊(错误)的概率相关知识;一直存在的有,主观判断。本研究对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建议。(1)对课程标准,应考虑如何将随机现象本身存在的随机性与随机现象发生结果的可能性做出区分,让学生在学习概率的同时,不忘记随机事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是随机发生的。(2)对课堂教学,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将形式化的结果教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再对随机事件可能存在的规律进行总结。(3)对教材编写,应该让知识更简单易懂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