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蟾酥是一味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传统中药,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之功效,用于治疗疮黄疔毒、咽喉肿痛和中暑神昏等病证。兽医临床应用蟾酥做卡耳穴埋植治疗猪的发热不食,或做膻中穴埋植治疗猪的咳嗽气喘等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然而,直接将蟾酥药材埋植于穴位不仅操作不便、剂量难以掌握,而且不符合现代兽医临床的卫生要求。为此,我们在中兽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制药工艺技术将传统中药蟾酥制备成一种长效、使用方便的新型穴位缓释注射剂(暂定名为蟾酥缓释注射液),并按照我国兽药管理规范对蟾酥缓释注射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为其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奠定基础。蟾酥注射液根据部颁标准WS3-B-3354-98,委托GMP授权企业加工制成,每1ml含蟾酥2mg,然后加入泊洛沙姆407冷溶法制成蟾酥缓释注射液。以胶凝温度为指标筛选最佳配方,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体外释药过程,小鼠耳肿模型验证其体内缓释效果,最终确定蟾酥缓释注射液中加入泊洛沙姆407的最佳配比为15.25%,胶凝温度为30.2±0.3℃,所制成的蟾酥缓释注射液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体外释药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其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Q)与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Q=3.989t+0.322(r=0.999)。通过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和全身过敏性试验对蟾酥缓释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蟾酥缓释注射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用于穴位注射。急性毒性试验皮下注射未能测得其LD50,最大耐受量>25ml/kg;亚慢性毒性试验,蟾酥缓释注射液按2.5ml/kg连续皮下注射给药4w后,大鼠的一般体征良好,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变化,心、肝、肺、肾的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局部刺激性试验,表明蟾酥缓释注射液具有轻度刺激性,注射部位充血,平均分值为1.5,符合肌内注射要求;全身过敏性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将蟾酥缓释注射液注入小鼠耳根穴,结果证明蟾酥缓释注射液能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蟾酥缓释注射液按5ml/kg注入耳根穴,隔日1次,能显著提高ICR小鼠脾脏指数,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卵清白蛋白特异性抗体IgG水平,且优于蟾酥含量相同的蟾酥注射液。综上所述,按照实验所选配方工艺制成的蟾酥缓释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耳根穴注射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其作用优于蟾酥注射液,为该制剂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