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我们当下最佳的科学理论是否是实在的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讨论最持久,争论最激烈的核心问题之一。科学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在科学理论术语指称的实在性及理论发展的连续性等方面持有相反的立场并僵持不下。结构实在论者提出用数学结构来处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旨在避开悲观元归纳的情况下为科学实在论进行辩护,试图回答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问题,并发展成一种试图用结构解释一切的形而上学。结构实在论从三十年前被沃勒尔提出并引入科学哲学以来,发展出不同的进路与观点,但也遇到了作为一种关系的结构在因果上是否是惰性的、纯结构如何形成个体性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引起了当前科学哲学研究者的兴趣。通过聚焦结构如何具有模态性以及模态性如何解决纯结构缺乏因果力及无法形成个体性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从科学理论的发展及语义学角度树梳理了历史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主要争论,对科学实论对科学发展的连续性给予的论证及其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2)论述并比较了结构实在论的4种不同进路;(3)针对纯结构不具有因果性,因而不能进入物理世界,只有必然性而不具有模态性的批评,分析了已有的解决方案,并尝试根据结构共相概念对结构何以具有因果性进行辩护。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本文尝试性得出以下观点:(1)结构实在论的提出,针对的是科学理论的术语指称是否为真以及科学发展的连续性问题;(2)温和的结构实在论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是对极端的本体的结构实在论的一种修正,纯结构缺乏因果力及无法形成个体性,难以介入物理世界,是结构实在论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3)结构共相为结构具有模态性,进而解决结构的因果性与实在提供了可能,排列共相与通过分有原初共相而得到的殊相化的共相形成的一种新的结构共相,可以解决结构共相何以与殊相同构的问题,结构共相与因果结构主义相结合,可以为结构何以具有因果性提供可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