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社会支持、社会态度、适应策略对男性犯罪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论述失范理论框架下的紧张理论和一般紧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构想,即我国当前转型时期下的犯罪现象与社会分层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分化的阶层结构使社会底层承受了更多的结构性紧张,而个体对分层结果的主观认知加剧了紧张的感受,影响个体的社会态度,进而影响个体的适应策略的选择倾向,从而影响了个体的犯罪行为的倾向性。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个体的紧张,对个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该理论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假设。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编的社会态度问卷和适应策略量表对765位男性犯罪者和435位男性正常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转型时期我国犯罪者的社会支持、社会态度、适应策略的特征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犯罪与否的Logistic回归方程,以探讨客观阶层、受教育水平、社会支持、主观阶层、社会态度及适应策略对个体犯罪行为的作用。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个体的客观阶层对犯罪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社会下层的犯罪率显著高于其他阶层的个体。2.犯罪人群的遵从倾向和创新倾向与非犯罪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其余适应策略不存在显著差异;3.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的社会态度得分显著地高于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个体,社会支持对社会态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社会态度对适应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态度越积极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合理的适应策略,社会态度越消极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失范的适应策略;5.社会支持对各个适应策略不仅有直接的影响,而且也通过社会态度间接作用于适应策略;6.本研究建立了以犯罪与否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方程,进入方程的自变量有受教育水平、主观阶层、社会支持、遵从和创新的适应策略。其中,主观阶层对个体的犯罪可能性的预测力最大,其次是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支持,遵从和创新的预测力最小。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膳食结构和营养品质重视的不断提升,食品中微量营养元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利用育种结合施肥等农艺措施来提高粮食作物籽粒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是近年来应用较多
<正> 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利用引文进行分析的种种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混乱。本文把引文分析研究划分为四种类型:a.文献计量学研究指导,确定哪些期刊
目的分析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合并胼胝体外病灶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诊断MBD患者合并胼胝体外病灶的MRI表现。结果 68例患者中,28例急性起病,17例亚急性起病,23
从地(市)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实践出发,提出信息资源开发与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建设步骤、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