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新启蒙运动继五四运动开始发起。一场以弘扬“爱国”和“民主”的新启蒙运动开始轰轰烈烈地在中国大地上蔓延。此后艾思奇、何干之、胡绳等积极响应,新启蒙运动在北平和上海等地发起,到纪念五四运动18周年时达到了高超。新启蒙运动以解放思想为主要目的,但启蒙运动改革者提倡的文化运动又发生了转向,新启蒙运动呈现出了与五四运动相似的思潮,但随后在抗战的烟火中逐渐平息,新启蒙运动只是提出了有关问题,但未能产生影响深远的思想革命,也没有产生像五四运动那样的历史影响。但从其文化转向角度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具有前瞻性地分析了仍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新启蒙运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启蒙运动的产生背景和过程,研究了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新启蒙运动的文化转向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启蒙运动的文化转向方面,笔者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关注现实、注重民族利益、由感性到理性、启蒙主体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文化转向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意味着以往的文化性质、文化内容等与新启蒙运动中的文化运动及其以后的文化产生了不同影响,深刻剖析了新启蒙运动文化转向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新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笔者认为启蒙运动中的文化转向不仅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实践了马克主义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群众观等,更重要的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发芽生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文化的转向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继续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用创新思维、理性思维和开放思维迎接新时代的机遇挑战,充分利用启蒙运动培养民众的爱国热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