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技术进步方向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加,多数学者已经证实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向直接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在要素之间的分配,因此,分析判断技术进步的方向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关于技术进步偏向的研究都是基于同一个前提,即要素市场上并没有产生任何价格扭曲现象。现有文献证实我国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扭曲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本文认为忽略要素市场扭曲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难免会有偏差,有必要对要素价格扭曲下的技术进步方向进行考察。基于此,本文利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对要素价格扭曲下的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方向进行考察,从微观层面实证测度技术进步偏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在考虑要素价格扭曲的现象下,测度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约为1.7521,东部区域上市公司的要素替代弹性最大。而现有文献在忽略价格扭曲的情况下,利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得到我国替代弹性小于1的结论,本文考虑了要素价格扭曲的现象,因此得到不同于以往文献的结论。⑵对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度表明,中国上市公司2004—2014年间总体上的技术进步方向偏向劳动要素,劳动、资本密集型上市公司技术进步也是偏向劳动要素的,而且位于不同区域的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同样是向劳动要素倾斜的,这说明地理位置对于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偏向没有产生影响。只有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表现出了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这与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不太一致,究其原因,一是本文的样本数据选自上市公司,不同于以往的省际面板数据;二是本文考虑了要素价格扭曲的现象,因此得到不同于以往文献的结论;三是我国近几年实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这些新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企业生产不再单纯的依靠资本投入,更多的依靠人力与高科技要素,所以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⑶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资本和劳动的价格扭曲因子的测算,本发现我国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现象。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同时存在正向扭曲,意味着劳动力报酬和资本报酬都存在低估现象。这与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多数文献都证实了我国要素市场存在价格扭曲现象。⑷基于要素市场产生价格扭曲现象,通过建立测度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进行计算。研究发现,所有权结构、金融约束、市场开放度等因素使得上市公司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程度不断减轻。具体影响如下:上市公司股份中包含的国有股份数量越少,技术进步则越偏向劳动;公司面临的资产负债率增大,即产生较强的借贷门槛,技术进步方向则向劳动倾斜;企业的对外开放水平越高,技术进步的方向可能向劳动要素倾斜;公司的地理位置位于市场分割水平较严重的区域,技术进步的方向可能向劳动要素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