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里德堡原子AC-Stark效应的工频电场测量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里德堡原子由于其主量子数n(n>20)很大,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力较弱的特点,极易受到外场的影响,基于这一特性,里德堡原子可被应用于外场测量领域,比如,微波场的精密测量;其原子寿命比较长的性质,使其在量子信息存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工频电磁场的测量一方面从电力作业场所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需要开发一种安全、稳定的高压工频电场测量技术;另一方面,在电力、工业生产和科研活动中需要对工频电场进行有效的精确测量,里德堡原子在工频电场的测量这一研究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在室温铯原子蒸汽中制备42D态里德堡原子,并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光谱实现了工频电场的测量。实验中利用双光子激发方式制备了42D态里德堡原子,通过改变耦合光频率获得了阶梯型电磁诱导透明光谱。研究了里德堡原子在射频电场作用下的光谱频移和分裂与射频电场幅度和频率的关系。采用将工频电场幅度调制到射频电场的方式,实现了对工频电场强度和频率的测量。本文对工频电场的在线可溯源测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章节主要介绍了里德堡原子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应用领域,以及工频电场测量领域的背景和传统测量手段。简单讲解了里德堡原子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以及探测领域的主要应用,并介绍了几种工频电场测量方法的发展脉络及其相关的技术成果。第二章理论章节推导了阶梯型三能级EIT系统理论模型,并分析了射频场作用下的里德堡原子EIT效应。从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出发,详细介绍了阶梯型三能级原子体系的跃迁理论。对射频场作用在里德堡原子EIT上出现的AC-Stark频移和Floquet边带光谱作了具体说明。并且叙述了调制在射频场上的工频电场的测量原理。第三章实验装置方面介绍了主要的实验系统,即制备42D里德堡原子EIT所需的双光子激发系统和工频电场测量的实验装置。在三能级里德堡原子EIT系统当中,详细介绍了双光子激发光路的搭建及其应用的饱和吸收光谱稳频和超稳腔锁频技术。以信号发生器、混频器、平行电极板和光电探测器对调制在射频电场上的工频电场进行了测量。第四章实验结果部分叙述了主要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相对应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无外场作用和射频场作用下的里德堡原子EIT光谱,得到了里德堡EIT的AC-Stark频移随射频场场强变化的关系;最后利用工频电场对射频电场进行幅度调制,实现了工频电场幅度和频率的测量。本文的创新之处:利用了里德堡原子对外场敏感的特点,基于里德堡原子的AC-Stark效应,通过测量EIT光谱的频率移动实现了对工频电场幅度的精确测量。对不同超精细能级的频率移动同时测量,可以实现多测量结果的互相校准,从而提升被测工频电场幅度测量精度。通过对确定的超精细态光谱峰值随时间变化的测量,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拟合得到工频电场频率的精确测量。采用实验光路与参考光路的设计方案,很大程度减小了外界干扰项对实验的影响以及激光器自身原因带来的影响,并且对于实验光路光路进行差分探测,提高了信噪比,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电子通过介观系统的量子输运一直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电子输运理论和纳米器件的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设计和改进量子器件的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对器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各样对输运性质产生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材料界面结构随时间的微小变化对系统的输运性质产生的影响受到了特别关注。本文考虑量子点与电极界面的结构变化,进一步研究量子点系统的量子输运特性。我们首先介绍基于非平衡格
1963年Edwin Jaynes和Fred Cummings首次提出Jaynes-Cummings模型(J-C模型),这使得人们可以从物质结构的深层次去研究场-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Tavis-Cummings模型(T-C模型)是对J-C模型的扩展,主要描述了两个二能级原子和单模量子化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并未考虑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研究者还讨论了J-C模型和T-C模型相关系统中的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光学精密测量、光通讯以及光信息处理的精度和准确度达到了越来越高的水平。在光信号的测量和处理中,虽然可以用有效的方法去除掉测量时经典误差源的影响,但是诸多量子噪声的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测量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提高,因此,如何减小量子噪声对测量的影响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平衡零拍探测技术,是测量光场量子噪声的最佳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表征出信号光场的正交噪声分量信息;并且
量子调控是基于量子物理理论知识的前沿学科,在量子信息处理、量子模拟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借助外场条件和技术手段对物态的量子现象进行调控,可以设计并构筑人工微结构,对建立全新的量子调控技术和量子器件小型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子能级、原子量子调控以及原子成像机制等是构造原子水平上电子器件量子效应与调控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原子材料器件和原子尺度器件的基础和核心。原子相干效应是利用外场对原子进行量子调
量子系统具有经典系统所不存在的迷人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从量子关联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例如Bell非定域性、量子纠缠、量子失协和量子导引等。量子关联特性不仅具有理论性意义,而且可以作为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学等新兴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物理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在实验研究中,为了从量子态中提取信息,人们通常需要进行量子测量。这些量子测量操作技术自然地促成了量子费舍信息的出现。在量子领域,费舍信息具有经典世界
近年来,与腔光机械系统相关的量子力学行为得到广泛研究,其中量子非线性行为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相变演化方程是表征伴随新相生长中各相含量随时间的演化。目前,相变演化方程是通过相变驱动力、温度和相变弛豫时间来表征新相质量分数,该方式是基于唯象理论得到的,缺点是忽视了相变发生中的物理机制。另外,以量子不确定关系为基础的模压缩也发展为腔光机械系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分别探究了单模腔光机械系统和双模腔光机械系统
本文基于三维Gross-Piraevskii(GP)方程,研究在含时周期性外磁场的作用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动力学行为。磁单极是矢量场中的拓扑缺陷,利用外部磁场,可以在稀薄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自旋纹理上刻印点状拓扑缺陷,凝聚体序参量的对称性使得这个拓扑缺陷伴随着一个对应于磁单极狄拉克弦的涡丝,由此产生一个物理狄拉克弦,其终止于磁单极。磁单极为仅表现为孤立的北极或者孤立南极的粒子,其既符合量子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一种超冷中性原子气体,二十多年前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它的实现标志着一个新的、不断发展的超冷量子气体研究领域的开始。BEC在诸如多体物理、量子信息科学、精密测量、量子模拟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论文提出了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用于钠原子旋量BEC的全光学制备。通过这个方案,我们实验获得的纯BEC的原子数比一些传统的方案提高了5倍,并且我们的方案还可用于光偶极阱中其他原子
作为现代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偏微分方程在众多的科学工程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生态与经济系统以及大气空间科学等领域.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原先可用单一微分方程近似处理的问题,现在也必须要考虑更多其他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对耦合的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工作就显示出了很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对此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近些年来,关于热弹性系统的研究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该系统考虑
麦克斯韦在1859年的报告中首次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气体动理论的研究,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学的定律都是统计的”这一伟大思想。该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在物理学上促成了统计物理的诞生,在哲学上让机械自然观发生了动摇,促使一些科学家重新思考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法则。事实上,统计力学的诞生不仅由于杰出人才,也与当时科学的背景紧密相关。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起源关系甚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也是统计力学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