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城市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与改进:5年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抗凝治疗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凝不足或过度可导致出血或血栓;同时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也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不但缺乏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也缺乏临床实际状况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①进一步了解中国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现状;②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并评估患者的抗凝治疗及其出血、血栓并发症的情况;③了解《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推广后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改进状况。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别在2007年及2012年对中国北方城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国血液透析抗凝治疗的现状以及改进状况。并对2012年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依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VF)及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组(CVC),研究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以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异同。结果:①肝素是最常用的抗凝剂,低分子量肝素(LMWH)应用比例从2007年26.5%增加至2012年42.1%。②2007年不同原发病以及是否合并出血、血栓、血小板减少或血红蛋白低下的患者抗凝剂选择无明显差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LMWH剂量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合并出血患者肝素应用剂量减少。2012年糖尿病肾病、合并出血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90g/L患者LMWH应用比例明显增加,合并出血患者LMWH剂量明显减少,合并血栓患者肝素或LMWH剂量明显高于其他患者。③2007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20.4%,不同原发病间无显著差异;2012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为20.7%,与2007年相比无变化。2012年合并高血压和血栓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与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无关联。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肝素剂量明显增加。④凝血指标检测率从2007年45.7%提高到2012年64%,并且2012年合并出血、血栓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⑤AVF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与AVF组相比,CVC组患者更多选择LMWH作为抗凝剂,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VF组;CVC组中并发血栓的患者没有增加LMWH的使用剂量,也没有增加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⑥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封管浓度明显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出血风险。结论:随着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推广,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正逐渐规范,更加重视个体化。但在抗凝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特别是对于使用CVC的血透患者以及抗凝状态的评估上,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临床上也迫切需要制定血液透析抗凝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指导和规范血液透析抗凝治疗,提高血液透析治疗质量。
其他文献
中国是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在以往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中,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频繁被认定为“公共机构”。WTO法律规则下没有关于“公共机构”
睡眠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无论过短或过长的睡眠时间,以及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等睡眠障碍均被报道与不良的心血管代谢包括肥胖、高血压、2
民营图书公司在我国一直存在,传统的民营图书公司多以图书销售业务为主,近年来民营图书公司开发出新的业务,如软件开发、承包图书馆编目工作等,这拓展了民营图书公司的业务范
永久保存珍贵的家系材料,是对该家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此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淋巴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江苏淮阴地区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行建系工作.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