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上半叶新诗中的火意象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是人类最古老的工具和基本宇宙元素之一,人类对火的掌握和运用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在西方诗歌中火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它常常与爱情、宗教、革命、战争等主题相结合,不仅蕴含了大量人类无意识心理经验,还体现出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对自我的发现。中国古代诗歌中虽然也有涉及到火意象,但相对于花、鸟、虫、鱼、山光、水色这些高频泛称意象来说,火意象显然一直处于沉潜的状态。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展开,现代诗歌中的火的意象逐渐登上文学舞台,成为诗人建构诗歌世界的主要意象之一,火的意象的构建与诗人的心理个性和所处时代具有很大的关系,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间段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同时也表现出知识分子精神的嬗变轨迹。   本文从三部分入手来论述20世纪上半叶新诗中火的意象。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梳理20世纪上半叶新诗中火意象,分析意象建构时的历史语境,以及在不同时时期,诗人对外部世界和个体的认识。郭沫若诗中对火意象的建构呈现出哲学思考,蒲风、艾青诗中的野火、冶炼之火呈现出功利性和群体性特质,穆旦诗歌中生命之火等。火具有众多的同构意象,它们延续了火的精神内涵,组成了诗人的想象世界。第二部分将对火的同构意象进行梳理,从知觉、气质、色彩和功能四个维度对它们进行划分归类,分析它们所蕴藉的精神内涵以及诗人的思想嬗变。第三部分将着重关注火意象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情结,探究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留日学生的群体心理,以及诗人的恩培多克勒情结。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和日本平安时代的的巨著《源氏物语》,都用极重的笔墨塑造了各具艺术魅力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本论文试图从此出发,通过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女性人
新时期,随着泰国电影事业的全面复兴,泰国恐怖电影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惊艳亮相亚洲影坛,在获得不少赞叹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泰国恐怖电影的目的不仅仅为提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个性的张扬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有宏大叙事下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逐渐被一些将关注视点投射于个体生命的作品所取代
一起贪婪敛财近亿元,而犯罪金额却只有370万元的特大贪污案,侦查过程精彩曲折,公诉控辩激烈,审理历时二年,终于在2006年5月15日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使腐败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该案虽然在法律程序上已尘埃落定,然而对该案的思考却在延伸:随着我国惩治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腐败分子也在总结经验,钻法律的空子,“改革创新”既能大量非法敛财又能有效逃避打击的方式方法。这起案件就颇为典型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