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诱因及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收治的117例HBV-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发病诱因、并发症、是否抗病毒治疗以及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SCr)、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Na+、K+、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Bs Ag)、e抗原(HBeAg)、腹部B超或CT等。结果(1)117例HBV-ACLF患者中男性101例,女性16例,汉族88例,回族29例,治疗好转50例,恶化/死亡67例。(2)HBV-ACLF发病的诱因中,自行停用或不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所致的HBV-ACLF增多。好转组和恶化/死亡组的诱因构成比无差异(p>0.05)。(3)恶化/死亡组年龄高于好转组,且年龄≤50岁组好转率明显高于>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好转组的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高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FP越高,预后越好。(5)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两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6)随临床分期进展,好转率逐渐下降,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e抗原阳性与否和HBV DNA水平高低在好转组和恶化/死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抗病毒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恶化/死亡组发生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的概率显著高于好转组。且恶化/死亡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发生3种或3种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年龄是影响疾病的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中疾病早期人群治疗后好转率是晚期人群的13.323倍;年龄≤50岁的人群治疗后好转率是年龄>50岁人群的4.41倍。结论(1)自行停用或不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诱发的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增多;(2)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年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3)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甲胎蛋白水平越高、经过抗病毒治疗者,预后越好。
其他文献
空间分析从地理空间的视角描述和分析问题,是地理学日益受关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已引起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视。该文阐述了空间分析的概念、内容、分类与定义,沿着1960s以来空间
目的:对黄芪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与抗疲劳作用进行相关分析。方法:以三类黄芪提取物为因素进行均匀实验设计,测定各次实验的HPLC指纹图谱和抗疲劳作用,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偏最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资金无疑是众多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延续了近年来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政策,提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典型的标志化符号,它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来表达旅游目的地的特定含义。本文从游客认知角度,以陕西旅游形象为研究内容,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符号
在一个走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社会里,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生活潮流,旅游这一综合性社会活动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便顺应了这股潮流,迅速走俏国内外。我国的乡
格伦·古尔德(1932-1982年)是二十世纪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一位充满想象力的传媒大师,同时还是一位作品不多但富于魅力的作曲家。1955年,年仅23岁的古尔德录制了巴赫著名的键盘
针对儿童(针对5-7岁)本身所具有的好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缺乏持久性等特点,在音乐课上,教师需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利效果。游戏是深受儿童喜
由于公众在传统媒体上评论司法审判活动的渠道阻塞性及网络自身的优越性,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公众评论案件,监督司法审判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网络舆论也成为了监
目的:优选四方藤中总香豆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香豆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四方藤
21世纪是以科技和人才改变世界的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的发展却要受人力资源的限制。因此,人才的管理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而人才的管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