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道德教育对师生生命体验的忽视,导致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生命体验是体验的生命性展现,是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人们对生命和生活的把握只有从生命体验开始。道德教育要提升生命的质量,必须以生命体验为主导,贯穿道德教育的始终。个体的生命体验与道德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应建构生命性的道德目标和内容、复合性的生命体验原则、多维视野中的生命体验方法,在关注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实现道德教育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本文探讨了基于生命和体验基础,并超越二者的生命体验的道德教育价值,通过对生命体验基本内涵的阐释,生命体验的道德教育意蕴的研究,指出要改善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发挥道德教育应有的作用,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师生的生命体验,体现师生的生命价值,构建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体系。本论文基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生命体验的基本内涵。人的生命是双重性存在,具有种生命和类生命、客观生命和主观生命、有限生命和无限生命、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现实生命和理想生命等双重属性。在道德教育中,人实现了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意义的超越。体验是一种与生命直接相关的存在方式,是领悟生命存在的最直接的方式。生命体验是基于生命和体验基础上的超越,是体验的生命性展现,使体验有了对生命超越的功能,从而更好的把握生命以及生活的意义。第二部分,生命体验的道德教育意蕴。目前,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相对滞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实道德教育中生命体验的缺失,即对师生生命体验的忽视,集中体现在道德教育内容贫乏、方法不合理和忽视整体德育环境的建构等方面。生命体验关注师生的生命价值,是走出现实学校道德教育中师生生命价值缺失这一困境的应然选择。同时,道德教育对生命体验也是一种提升和超越。生命体验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存在,道德教育应回归生命体验,道德教育具有生命体验的价值,道德教育能够提升并超越生命体验。第三部分,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包括生命性的道德目标和内容、复合性的生命体验原则、多维视野中的生命体验方法,在关注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实现道德教育的发展。生命体验视域中,应确立生命性的道德教育目标: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个体生命道德水平的发展,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生命性的道德教育目标决定了生命性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性道德知识、生命性道德情感、生命性道德意志和生命性道德行动。生命体验的亲历性、关系性、超越性和开放性特征,决定了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应遵循实践性、主体间性、创造性和扩展性的原则。在生命体验哲学观的指导下,多维视野中的道德教育具有多种生命体验方法,包括道德情境中的生命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道德实践活动中的生命体验、叙事中的生命体验和平等对话中的生命体验等。
其他文献
悲伤情绪、回避行为对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影响重大。先前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悲伤情绪、回避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悲伤情绪的个体具有较差的社会适应性,回避行为与
反语(irony)历来受到修辞学、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传统研究一般把反语看作一种修辞现象,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反语研究的重点逐渐从修辞、语义角度转向了
本文以上海市浦东三林中学网络教学平台为例,对工作流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网络教学平台和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状况,介绍了微软WF技术
通过对人体模型测试和示踪气体测量 ,研究了一种个性化送风系统中风速、风温和污染物浓度随送风参数的变化状况 ,并预测了此系统微环境 (人员呼吸区 )中空气参数的改变程度。结果表明 ,个性化送风的灵活控制有助于改善局部热环境和空气品质 ,且呼吸区空气品质的改善程度与送风量、送风距离和人体周围的热羽流均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