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质上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其实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它指的是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将自己持有的具有某些特性的贷款等信贷资产真实出售给信托机构。与其他资产相比,这些资产是特殊的,因为它们流动性不足的同时具有可以在未来产生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以此为基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将此类信贷资产或其组合进行重组和安排,同时也对其收益及风险进行了分离和重组。之后通过信用增级提高其信用等级,最后将作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或其组合转换成可以在市场中进行流通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这样投资者就可以购买此产品进行投资,出售产品的所得最终会到发起人的手中,因此也就实现了发起人融资的目的。本文所采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为通过对自身持有的贷款等信贷资产进行重组打包及安排后,形成资产池,以此为基础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进行销售的过程。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推进,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融资能力及流动性下降等问题,而银行如果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则可以提升其流动性、强化其融资能力,扩展融资渠道并且提升中间收入,同时还可以降低银行对存款的需求,释放监管资本,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大量信贷资源累积存量。在此背景下,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银行业的意义在于盘活这些大量存在的信贷资产存量从而解决信贷供求矛盾,进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主要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两方面展开,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上市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这个研究目的出发,本文的主要逻辑结构为:首先,研究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乃至总体经济的重要性,之后从其定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综述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次,本文在介绍了运行机制之后,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分为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叙述,着重分析了其发展特点;最后,再依次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研究其对银行效益的影响。
理论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促进银行效益的提高方面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关于安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散其信用风险,并且银行会因为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信息披露义务而不断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关于流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将存量资本在到期之前就进行提取,以达到满足储户日常支取需要,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银行融资能力的效果;关于盈利性,在依靠担任服务机构及发起人获取中间服务费用和息差利润的同时通过被占用资本的提前释放来使银行取得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扩大了银行的投资范围,使其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本文择取了2006年至2017年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及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为:对于总体样本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效益及盈利性、流动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安全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按性质不同对银行进行分类时,对于国有控股银行,证券化对其效益以及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影响均不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与国有控股银行恰恰完全相反,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效益以及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效益和安全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分析研究结论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性质银行在信贷资产质量、融资范围和渠道、资产规模上和政策扶持上具有一定的差别。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快速稳定地发展进步,但金融体系的微观结构尚未健全和完善,金融产品、交易机制创新皆有所不足,与市场型金融体系尚有较大差距,所以,继续深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充分利用其作用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对于不同性质的银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实行此项业务对其的影响和作用,采取不同的发展方法及运营策略,充分此项业务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推进,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融资能力及流动性下降等问题,而银行如果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则可以提升其流动性、强化其融资能力,扩展融资渠道并且提升中间收入,同时还可以降低银行对存款的需求,释放监管资本,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大量信贷资源累积存量。在此背景下,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银行业的意义在于盘活这些大量存在的信贷资产存量从而解决信贷供求矛盾,进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主要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两方面展开,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上市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这个研究目的出发,本文的主要逻辑结构为:首先,研究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乃至总体经济的重要性,之后从其定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综述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其次,本文在介绍了运行机制之后,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分为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叙述,着重分析了其发展特点;最后,再依次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研究其对银行效益的影响。
理论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促进银行效益的提高方面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关于安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散其信用风险,并且银行会因为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信息披露义务而不断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关于流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将存量资本在到期之前就进行提取,以达到满足储户日常支取需要,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银行融资能力的效果;关于盈利性,在依靠担任服务机构及发起人获取中间服务费用和息差利润的同时通过被占用资本的提前释放来使银行取得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扩大了银行的投资范围,使其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本文择取了2006年至2017年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及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为:对于总体样本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效益及盈利性、流动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安全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按性质不同对银行进行分类时,对于国有控股银行,证券化对其效益以及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影响均不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与国有控股银行恰恰完全相反,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效益以及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效益和安全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盈利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分析研究结论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性质银行在信贷资产质量、融资范围和渠道、资产规模上和政策扶持上具有一定的差别。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快速稳定地发展进步,但金融体系的微观结构尚未健全和完善,金融产品、交易机制创新皆有所不足,与市场型金融体系尚有较大差距,所以,继续深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充分利用其作用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对于不同性质的银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实行此项业务对其的影响和作用,采取不同的发展方法及运营策略,充分此项业务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