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对兔眼LASIK术后角膜表面超微结构及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表面超微结构及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取42只(84只眼)新西兰大白兔行近视性LASIK手术,手术后左眼滴自制的IGF-1(1ug/ml)眼液作为治疗组,右眼滴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作为对照组,每眼每次点1滴眼液,每日6次。于LASIK术后1d、1w、2w、1m、3m和6m进行干眼相关参数检查,然后于不同时间点每组各处死2只兔,立即摘取双侧角膜,用透射电镜观察角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于术后第6月行病理切片观察角膜各层细胞结构变化;在不同时间点每组各处死5只兔,将角膜进行氯化金染色、观察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1.透射电镜观察:术后第1天,兔眼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失去其规则性、其密度也明显降低,基质细胞排列稀疏并伴有空泡;术后1周,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数量明显增加;术后第2周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数量接近正常。除了LASIK术后第2周,IGF-1治疗组的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数量与NS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氯化金染色观察:术后第1天,角膜切削消融区上皮下神经纤维及浅基质层神经纤维均被切断;术后第7天,角膜切削区边缘神经纤维断端见纤细的神经纤维芽;术后第6月角膜周边神经纤维网的密度及形态与正常角膜神经纤维无明显差异,但中央区域神经纤维网的密度仍低于正常。在不同的时间点IGF-1治疗组角膜神经纤维数量大于N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眼相关参数检查:除术后第1天和第6月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6月,角膜病理切片观察:角膜各层结构正常,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结论1. IGF-1对兔眼LASIK术后角膜表面超微结构和角膜神经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2. IGF-1局部应用可改善LASIK术后干眼的症状。
其他文献
结核病为全球性传染性疾病,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于治疗期间需要患者长时间服用药物;因患者机体耐药程度不同,不同患者药物药副作用机制存在差异,若没
目的 探讨牙本质肩领和不同纤维桩长度对离体牙纤维桩核冠修复后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54颗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6个组,A1、A2、A3组制备出2mm的牙本质肩领并制备桩道深度分别
本文借助于语料库技术对傅译《欧也妮·葛朗台》和穆译《欧贞尼·葛郎代》中的四字格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通过译本对比来探讨四字格与傅雷翻译风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傅雷
内容摘要:挖掘了孔子教育评价思想,分析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为手段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及“君子力行”为目标的终结性评价理念。结合孔子教育思想和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对应用型高校教师提出了尊重个体差异、引导多元发展,注重评价艺术、激活内生动力,侧重实践向、促进知行合一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教育评 孔子 应用型高校 学以致用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奉为“至圣”,
内容摘要:文章中分析比较的两位诗人,一个是中国的“麦地之子”,一个是“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他们都从乡村进入城市,书写着爱情与死亡、乡村与城市,但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可以说,诗人海子与叶赛宁以其才华征服世界,文章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两位诗人的创作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乡村 爱情 死亡   一.从乡村走向城市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
目的:探讨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系,评价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孕9周~20+6周唐